100%

卷十一

  石之五卤石类二十种附录二十七种食盐《别录》戎盐《本经》光明盐《唐本》卤碱《本经》凝水石《本经》即寒水石玄精石《开宝》绿盐《唐本》盐药《拾遗》。悬石附朴消《本经》玄明粉《药性》消石《本经》。即焰消硇砂《唐本》。石药附蓬砂《日华》特蓬杀石硫黄《本经》石硫赤《别录》石硫青《别录》。硫黄香附矾石《本经》绿矾日华黄矾《纲目》汤瓶内硷《纲目》上附方旧一百零二,新二百四十九。附录诸石,二十七种

  本草纲目石部第十一卷

  石之五卤石类二十种。附录二十七种

  食盐《别录》中品校正:〔志曰〕元在米部,今移入此。〔时珍曰〕并入《本经》大盐。

  【释名】鹾,音磋。

  〔时珍曰〕盐字象器中煎卤之形。《礼记》:盐曰咸鹾。《尔雅》云:天生曰卤,人生曰盐。许慎《说文》云:盐,咸也。东方谓之斥,西方谓之卤,河东谓之咸。黄帝之臣宿沙氏,初煮海水为盐。《本经》大盐,即今解池颗盐也。《别录》重出食盐,今并为一。方士呼盐为海砂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大盐出邯郸及河东池泽。

  〔恭曰〕大盐即河东印盐也,人之常食者,形粗于食盐。〔弘景曰〕有东海盐、北海盐、南海盐、河东盐池、梁益盐井、西羌山盐、胡中树盐,色类不同,以河东者为胜。东海盐、官盐白草粒细。北海盐黄草粒粗。以作鱼鲊及咸菹,乃言北胜,而藏茧必用盐官者。蜀中盐小淡,广州盐咸苦,不知其为疗体复有优劣否。

  〔藏器曰〕四海之内何处无之,惟西南诸夷稍少,人皆烧竹及木盐当之。

  〔颂曰〕并州末盐,乃刮碱煎炼者,不甚佳,所谓卤碱是也。大盐生河东池泽,粗于末盐,即今解盐也。解州安邑两池取盐,于池旁耕地,沃以池水,每得南风急,则宿夕成盐满畦,彼人谓之种盐,最为精好。东海、北海、南海盐者,今沧、密、楚、秀、温、台、明、泉、福、广、琼、化诸州,煮海水作之,谓之泽盐,医方谓之海盐。海边掘坑,上布竹木,覆以蓬茅,积沙于上。每潮汐冲沙,由卤碱淋于坑中。水退则以火炬照之,卤气冲火皆灭。因取海卤贮盘中煎之,顷刻而就。其煮盐之器,汉谓之牢盆,今或鼓铁为之。南海人编竹为之,上下周以蜃灰,横丈深尺,平底,置于灶背,谓之盐盘。梁益盐井者,今归州及四川诸郡皆有盐井,汲其水以煎作盐,如煮海法。又滨州有土盐,煎炼草土而成,其色最粗黑,不堪入药。通、泰、海州并有停户,刮碱煎盐输官,如并州末盐之类,而味更优,以供给江湖,极为饶衍。

  〔时珍曰〕盐品甚多:海盐取海卤煎炼而成,今辽冀、山东、两淮、闽浙、广南所出是也。并井取井卤煎炼而成,今四川、云南所出是也。池盐出河东安邑、西夏灵州,今惟解州种之。疏卤地为畦陇,而堑围之。引清水注入,久则色赤。待夏秋南风大起,则一夜结成,谓之盐南风。如南风不起,则盐失利。亦忌浊水淤淀盐脉也。海丰、深州者,亦引海水入池晒成。并州、河北所出,皆咸盐也,刮取咸土,煎炼而成。阶、成、凤州所出,皆崖盐也,生于土崖之间,状如白矾,亦名生盐。此五种皆食盐也,上供国课,下济民用。海盐、井盐、咸盐三者出于人,池盐、崖盐二者出于天。《周礼》云:盐人掌盐之政令。祭祀供其苦盐、散盐,宾客供其形盐,王之膳羞,供其饴盐。苦盐,即颗盐也,出于池,其盐为颗,未炼治,其味咸苦。散盐,即末盐,出于海及井,并煮咸而成者,其盐皆散末也。形盐,即印盐,或以盐刻作虎形也;或云积卤所结,其形如虎也。饴盐,以饴拌成者;或云生于戎地,味甜而美也。此外又有崖盐生于山崖,戎盐生于土中,伞子盐生于井,石盐生于石,木盐生于树,蓬盐生于草。造化生物之妙,诚难殚知也。

  【修治】〔时珍曰〕凡盐,人多以矾、消、灰、石之类杂之。入药须以水化,澄去脚滓,煎炼白色,乃良。

  大盐

  【气味】甘、咸,寒,无毒。〔别录曰〕食盐咸,温,无毒。

  多食伤肺,喜咳。〔权曰〕有小毒。〔时珍曰〕咸、微辛,寒,无毒。

  〔保昇曰〕多食令人失色肤黑,损筋力。

  〔之才曰〕漏卢为之使。〔敩曰〕敝箅淡卤。乌贼骨亦淡卤。

  【主治】肠胃结热喘逆,胸中病,令人吐。《本经》。伤寒寒热,吐胸中痰癖,止心腹卒痛,杀鬼蛊邪疰毒气,下部疮,坚肌骨。《别录》。除风邪,吐下恶物,杀虫,去皮肤风毒。调和脏腑,消宿物,令人壮健。藏器。助水脏,及霍乱心痛,金疮,明目,止风泪邪气,一切虫伤疮肿火灼疮,长肉补皮肤,

  通大小便,疗疝气,滋五味。大明。空心揩齿,吐水洗目,夜见小字。甄权。解毒,凉血润燥,定痛止痒,吐一切时气风热、痰饮关格诸病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五味之中,惟此不可缺。西北方人食不耐咸,而多寿少病好颜色;东南方人食绝欲咸,而少寿多病,便是损人伤肺之效。然以浸鱼肉,则能经久不败,以沾布帛,则易致朽烂,所施各有所宜也。

  〔宗奭曰〕《素问》云:咸走血。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,走血之验可知。病喘嗽人及水肿者,宜全禁之。北狄用以淹尸,取其不坏也。其烧剥金银熔汁作药,仍须解州大盐为佳。

  〔时珍曰〕《洪范》:水曰润下作咸。《素问》曰:水生咸。此盐之根源也。夫水周流于天地之间,润下之性无所不在,其味作咸,凝结为盐,亦无所不在。在人则血脉应之。盐之气味咸腥,人之血亦咸腥。咸走血,血病无多食咸,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,从其类也。煎盐者用皂角收之,故盐之味微辛。辛走肺,咸走肾。喘嗽水肿消渴者,盐为大忌。或引痰吐,或泣血脉,或助水邪故也。然盐为百病之主,百病无不用之。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,咸归肾,引药气入本脏也。补心药用炒盐者,心苦虚,以咸补之也。补脾药用炒盐者,虚则补其母,脾乃心之子也。治积聚结核用之者,咸能软坚也。诸痈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,咸走血也。诸风热病用之者,寒胜热也。大小便病用之者,咸能润下也。骨病齿病用之者,肾主骨,咸入骨也。吐药用之者,咸引水聚也。能收豆腐与此同义。诸蛊及虫伤用之者,取其解毒也。

  〔颂曰〕唐·柳柳州《纂救三死方》云:元和十一年十月,得霍乱,上不可吐,下不可利,出冷汗三大斗许,气即绝。河南房伟传此方,入口即吐,绝气复通。一法用盐一大匙,熬令黄,童子小便一升,合和温服,少顷吐下,即愈也。

  【附方】旧四十二,新二十七。

  崔中丞炼盐黑丸方:盐末一升,纳粗瓷瓶中,实筑泥头。初以煻火烧,渐渐加炭火,勿令瓶破,候赤彻,盐如水汁,即去火,待凝,破瓶取出。豉一升,熬煎。桃仁一两,和麸炒熟。巴豆二两,去心膜,纸中炒令油出,须生熟得所,熟即少力,生又损人。四物捣匀,入蜜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三丸,平旦时服。天行时气,豉汁及茶下。心痛,酒下,入口便止。血痢,饮下,初变水痢,后便止。鬼疟,茶饮下。骨蒸,蜜汤下。忌久冷浆水。合药久则稍加之。凡服药后吐利,勿怪。吐利若多,服黄连汁止之。或遇杀药人药久不动者,更一、两丸。药后忌口二、三日。

  其药腊月合之,瓷瓶密封,勿令泄气。一剂可救百人。或在道途,或在村落,无药可求,但用此药,即敌大黄、朴消数两,曾用有效。小儿、女子不可服,被搅作也。刘禹锡《传信方》。

  卒中尸遁,其状腹胀,气急冲心,或块起,或牵腰脊者是。

  服盐汤取吐。《孙真人方》。

  尸疰鬼疰,下部蚀疮。

  炒盐布裹,坐熨之。《药性论》。

  鬼击中恶盐一盏,水二盏,和服,以冷水噀之,即苏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中恶心痛,或连腰脐,盐和鸡子大,青布裹,烧赤,纳酒中,顿服。当吐恶物愈。甄权《药性论》。

  中风腹痛盐半斤,熬水干,着口中,饮热汤二斤,得吐愈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脱阳虚证,四肢厥冷,不省人事,或小腹紧痛,冷汗气喘。

  炒盐熨脐下气海,取暖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心腹胀坚,痛闷欲死。

  盐五合,水一升,煎服。吐下即定,不吐更服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腹胀气满黑盐,酒服六铢。《后魏书》。

  酒肉过多,胀满不快。

  用盐花搽牙,温水漱下二三次,即如汤沃雪也。《简便方》。

  干霍乱病,上不得吐,下不得利。

  方见发明。

  霍乱腹痛炒盐一包,熨其心腹,令气透,又以一包熨其背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霍乱转筋,欲死气绝,腹有暖气者。

  以盐填脐中,灸盐上七壮,即苏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肝虚转筋,肝脏气虚,风冷抟于筋,遍体转筋,入腹不可忍。

  热汤三斗,入盐半斤,稍热渍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一切脚气盐三升,蒸热分裹,近壁,以脚踏之,令脚心热。又和槐白皮蒸之,尤良。夜夜用之。《食疗本草》。

  脚气疼痛每夜用盐擦腿膝至足甲,淹少时,以热汤泡洗。有一人病此。曾用验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胸中痰饮,伤寒热病疟疾须吐者,并以盐汤吐之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病后胁胀,天行病后,两胁胀满,熬盐熨之。《外台秘要方》。

  妊娠心痛不可忍。

  盐烧赤,酒服一撮。《产宝》。

  妊妇逆生盐摩产妇腹,并涂儿足底,仍急爪搔之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妇人阴痛青布裹盐,熨之。《药性论》。

  小儿疝气,并内吊肾气。

  以葛袋盛盐,于户口悬之,父母用手捻抖尽,即愈。《日华子本草》。

  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,以艾灸之。《药性论》。

  小便不通湿纸包白盐,烧过,吹少许入尿孔中,立通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气淋脐痛盐和醋服之。《广利方》。

  二便不通盐和苦酒傅脐中,干即易。仍以盐汁灌肛内,并内用纸裹盐投水中饮之。《家藏方》。

  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,并筑紧固济,煅一日,出火毒,白茯苓、山药各一两,为末,枣肉和蜜丸梧子大。

  每枣汤下三十丸。盖甘以济咸,脾肾两得也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下痢肛痛,不可忍者。

  熬盐包坐熨之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血痢不止白盐,纸包烧研,调粥吃,三、四次即止也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中蛊吐血,或下血如肝。

  盐一升,苦酒一升,煎化顿服,得吐即愈,乃支太医方也。《小品方》。

  金疮血出甚多,若血冷则杀人。

  宜炒盐三撮,酒调服之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金疮中风煎盐令热,以匙抄。沥却水,热泻疮上。冷更着,一日勿住,取瘥,大效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小儿撮口盐豉捣贴脐上,灸之。《子母秘录》。

  病笑不休沧盐煅赤,研入河水煎沸,啜之,探吐热痰数升。即愈。

  《素问》曰:神有余,笑不休。神,心火也。火得风则焰,笑之象也。一妇病此半年,张子和用此方,遂愈。《儒门事亲》。

  饮酒不醉凡饮酒,先食盐一匕,则后饮必倍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明目坚齿,去翳,大利老眼。

  海盐,以百沸汤泡散,清汁于银石器内,熬取雪白盐花,新瓦器盛。

  每早揩牙漱水,以大指甲点水洗目,闭坐良久,乃洗面。名洞视千里法,极神妙。《永类钤方》。

  风热牙痛槐枝煎浓汤二碗,入盐一斤,煮干炒研,日用揩牙,以水洗目。《唐瑶经验方》。

  齿齿动盐半两,皂荚两挺,同烧赤,研。夜夜揩齿,一月后并瘥,其齿牢固。《食疗本草》。

  齿龈宣露每旦噙盐,热水含百遍。五日后齿即牢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齿疼出血齿疼出血每夜盐末厚封龈上,有汁沥尽乃卧。其汁出时,叩齿勿祝不过十夜,疼血皆止。忌猪、鱼、油菜等。极验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喉中生肉绵裹箸头,拄盐揩之,日五、六度。《孙真人方》。

  帝钟喉风,垂长半寸,煅食盐频点之,即消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风病耳鸣盐五升蒸热,以耳枕之,冷复易之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耳卒疼痛方同上。

  目中泪出盐点目中,冷水洗数次,瘥。《范汪方》。

  目中浮翳遮睛。

  白盐生研少许,频点屡效,小儿亦宜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小儿目翳,或来或去,渐大侵睛。

  雪白盐少许,灯心蘸点,日三五次。不痛不碍,屡用有效。

  《活幼口议》。

  尘物眯目以少盐并豉置水中,视之立出。《孙真人方》。

  酒齇赤鼻白盐常擦之,妙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口鼻急疳,蚀烂腐臭。

  斗子盐、白面等分,为末。每以吹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面上恶疮五色者。

  盐汤浸绵拓疮上,五六度即瘥。《药性论》。

  体如虫行,风热也。

  盐一斗,水一石,煎汤浴之,三四次。亦疗一切风气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疮癣痛痒初生者。

  嚼盐频擦之。妙。《千金翼》。

  手足心毒,风气毒肿。

  盐末、椒末等分,酢和。傅之,立瘥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手足疣目盐傅上,以舌舐之。不过三度,瘥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热病生,下部有疮。

  熬盐熨之。不过三次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一切漏疮故布裹盐,烧赤为末。每服一钱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臁疮经年盐中黑泥,晒研搽之。《永类方》。

  蠼螋尿疮盐汤浸绵,拓疮上。《食疗本草》。

  蜈蚣咬人嚼盐涂之,或盐汤浸之,妙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蚯蚓咬毒,形如大风,眉鬓皆落。

  惟浓煎盐汤,浸身数遍即愈。

  浙西军将张韶病此,每夕蚯蚓鸣于体,一僧用此方而安,蚓畏盐也。

  《经验方》。

  蜂虿叮螫嚼盐涂之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解黄蝇毒。乌蒙山峡多小黄蝇,生毒蛇鳞中,啮人初无所觉,渐痒为疮。

  勿搔,但以冷水沃之,擦盐少许,即不为疮。《方舆胜览》。

  毒蛇伤螫嚼盐涂之,灸三壮,仍嚼盐涂之。《徐伯玉方》。

  虱出怪病,临卧浑身虱出,约至五升,随至血肉俱坏,每宿渐多,痛痒不可言状,惟吃水,卧床怛夜号哭,舌尖出血不止,身齿俱黑,唇动开。

  但饮盐醋汤十数日即安。夏子益《奇疾方》。

  解狼毒毒盐汁饮之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药箭毒气盐贴疮上,灸三十壮,良。《集验方》。

  救溺水死以大凳卧之,后足放高,用盐擦脐中,待水自流出,切勿倒提出水。

  《救急方》。

  溃痈作痒以盐摩其四围,即止。《外科精义》。

  戎盐《本经》下品

  【释名】胡盐《别录》。羌盐《日华》。青盐《纲目》。秃登盐《唐本》。阴土盐。

  大明曰西番所食者,故号戎盐、羌盐。〔恭曰〕:戎盐,即胡盐也。沙州名秃登盐,廓州名为阴土盐,生河岸山坂之阴土石间,故名。

  集解】〔别录曰〕戎盐生胡盐山,及西羌北地、酒泉福禄城东南角。北海青,南海赤。十月采。

  〔当之曰〕戎盐味苦臭,是海潮水浇山石,经久盐凝着石,取之北海者青,南海者赤。

  〔弘景曰〕史书言虏中盐有九种:白盐、食盐,常食者;黑盐,主腹胀气满;胡盐,主耳聋目痛;柔盐,主马脊疮;又有赤盐、驳盐、臭盐、马齿盐四种,并不入食。马齿即大盐,黑盐疑是卤碱,柔盐疑是戎盐,而此戎盐又名胡盐,二三相乱。今戎盐虏中甚有,从凉州来,亦从敦煌来。其形作块片,或如鸡鸭卵,或如菱米,色紫白,味不甚咸,口尝气臭正如■〈卵段〉鸡子臭者乃真。又河南盐池泥中,自有凝盐如石片,打破皆方,青黑色,善疗马脊疮,又疑此是戎盐。又巴东朐■〈月忍〉县北崖有盐井,盐水自凝,生伞子盐,方一二寸,中央突张如伞形,亦有方如石膏、博棋者。

  〔恭曰〕戎盐即胡盐,生河崖山坂之阴土石间,大小不常,坚白似石,烧之不鸣■〈火它〉也。

  〔宗奭曰〕戎盐成垛,裁之如枕,细白,味甘、咸。

  〔颂曰〕陶氏所说九种,今人不能遍识。医家治眼及补下药多用青盐,恐即戎盐也。《本草》云:北海青,南海赤。今青盐从西羌来者,形块方棱,明莹而青黑色,最奇。北海来者,作大块而不光莹,又多孔窍,若蜂窠状,色亦浅于西盐,彼人谓之盐枕,入药差劣。北胡又有一种盐,作片屑,如碎白石,彼人亦谓之青盐,缄封于匣,与盐枕并作礼贽,不知是何色类。

  〔时珍曰〕本草戎盐云,北海青,南海赤,而诸注乃用白盐,似与本文不合。按《凉州异物志》云:姜赖之墟,今称龙城。刚卤千里,蒺藜之形。其下有盐,累棋而生。出于胡国,故名戎盐。赞云:盐山二岳,二色为质。赤者如丹,黑者如漆。小大从意,镂之为物。作兽辟恶,佩之为吉。或称戎盐,可以疗疾。此说与《本草》本方相合,亦惟赤、黑二色,不言白者。盖白者乃光明盐,而青盐、赤盐则戎盐也。故《西凉记》云:青盐池出盐,正方半寸,其形如石,甚甜美。《真腊记》云:山间有石,味胜于盐,可琢为器。《梁杰公传》言,交河之间,掘碛下数尺,有紫盐,如红如紫,色鲜而甘。其下丈许,有瑿珀。《北户录》亦言,张掖池中出桃花盐,色如桃花,随月盈缩。今宁夏近凉州地,盐井所出青盐,四方皎洁如石。山丹卫即张掖地,有池产红盐,红色。此二盐,即戎盐之青、赤二色者。医方但用青盐,而不用红盐,不知二盐皆名戎盐也。所谓南海、北海者,指西海之南北而言,非炎方之南海也。张果《玉洞要诀》云:赤戎盐出西戎,禀自然水土之气,结而成质。其地水土之气黄赤,故盐亦随土气而生。味淡于石盐,力能伏阳精。但于火中烧汁红赤,凝定色转益者,即真也。亦名绛盐。《抱朴子》书有作赤盐法。又岭南一种红盐,乃染成者,皆非真红盐也。又《丹房镜源》云:蛮盐可伏雌雄,红盐为上。

  【气味】咸,寒,无毒。〔宗奭曰〕甘、咸。〔大明曰〕平。

  〔独孤滔曰〕戎盐,赤、黑二色,能累卵,干汞,制丹砂。

  【主治】明目目痛,益气,坚肌骨,去毒蛊。《本经》。心腹痛,溺血吐血,齿舌血出。《别录》。助水脏,益精气,除五脏癥结,心腹积聚,痛疮疥癣。大明。解芫青、斑蝥毒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宗奭曰〕戎盐甘咸,功在却血、入肾,治目中瘀赤涩昏。

  〔时珍曰〕戎盐功同食盐,不经煎炼,而味咸带甘,入药似胜。《周礼》注云,饴盐味甜,即戎盐,不知果否?或云以饴拌盐也。

  【附方】新六。

  小便不通戎盐汤:用戎盐弹丸大一枚,茯苓半斤,白术二两,水煎,服之。《仲景金匮方》。

  风热牙痛青盐一斤,槐枝半斤,水四碗,煎汁二碗,煮盐至干,炒研。日用揩牙洗目。《唐氏经验方》。

  牢牙明目青盐二两,白盐四两,川椒四两,煎汁拌盐炒干。日用揩牙洗目,永无齿疾目疾。《通变要法》。

  风眼烂弦戎盐化水,点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痔疮漏疮白矾四两,青盐四两,为末,猪尿脬一个盛之,阴干。

  每服五钱,空心温水下。《赵氏经验方》。

  光明盐《唐本草》

  【释名】石盐《唐本》。圣石《蜀本》。水晶盐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雷敩《炮炙论·序》云:圣石开盲,明目而如云离日。则光明者,乃兼形色与功而名也。

  【集解】〔恭曰〕光明盐生盐州五原,盐池下凿取之。大者如升,皆正方光彻。

  〔颂曰〕今阶州出一种石盐,生山石中,不由煎炼,自然成盐,色甚明莹,彼人甚贵之,云即光明盐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石盐有山产、水产二种。山产者即崖盐也,一名生盐,生山崖之间,状如白矾,出于阶、成、陵、凤、永康诸处。水产者生池底,状如水晶、石英,出西域诸处。《吴录》云:天竺有新淘水,味甘美,下有石盐。白如水晶。又波斯出自然白盐,如细石子。金幼孜《北征录》云:北虏有盐海子,出白盐,莹洁如水晶。又有盐池盐,色或青或白,军士采食之。此皆水产者也。《梁四公子传》云:高昌国烧羊山出盐,大者如斗,状白如玉。月望收者,其文理粗,明澈如冰;非月望收者,其文理密。《金楼子》云:胡中白盐,产于崖,映月光明洞澈如水晶。胡人以供国厨,名君王盐,亦名玉华盐。此则山产者也。皆自然之盐。所谓天成者也。《益州记》云:汶山有咸石,以水渍而煎之成盐。此亦石盐之类,而稍不同者。

  【气味】咸、甘,平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头痛诸风,目赤痛,多眵泪。《唐本》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光明盐得清明之气,盐之至精者也,故入头风眼目诸药尤良。其他功同戎盐,而力差次之。

  卤碱《本经》下品

  【释名】卤盐寒石吴普。石硷《补遗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碱音有二:音咸者,润下之味;音减者,盐土之名,后人作硷、作鹻是矣。许慎《说文》云:卤,西方碱地也。故字从西省文,象盐形。东方谓之斥,西方谓之卤,河东谓之碱。传云:兑为泽,其于地也为刚卤,亦西方之义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卤碱生河东池泽。

  〔弘景曰〕今俗不复见卤碱,疑是黑盐。又云:是煎盐釜下凝滓。

  二说未详。

  〔恭曰〕卤碱生河东,河东盐不釜煎,明非凝滓,又疑是黑盐,皆不然。此是硷土也,今人熟皮用之,于硷地掘龋〔颂曰〕并州人刮碱煎炼,不甚佳,即卤碱也。

  〔机曰〕卤碱,即卤水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《说文》既言卤碱皆斥地之名,则谓凝滓及卤水之说皆非矣。卤盐与卤硷不同。山西诸州平野,及太谷、榆次高亢处,秋间皆生卤,望之如水,近之如积雪。土人刮而熬之为盐,微有苍黄色者,即卤盐也。《尔雅》所谓天生曰卤、人生曰盐者是矣。凡盐未经滴去苦水,则不堪食,苦水即卤水也。卤水之下,澄盐凝结如石者,即卤硷也。丹溪所谓石硷者,乃灰硷也,见土类。《吴普本草》谓卤硷,一名卤盐者,指卤水之盐,非卤地之盐也,不妨同名。

  【气味】苦,寒,无毒。〔别录〕。苦、咸,寒。

  〔独孤滔曰〕卤盐制四黄,作焊药。同硇砂罨铁,一时即软。

  【主治】大热消渴狂烦,除邪,及下蛊毒,柔肌肤。《本经》。去五脏肠胃留热结气,心下坚,食已呕逆喘满,明目目痛。《别录》。

  【附方】新二。

  风热赤眼,虚肿涩痛。

  卤碱一升,青梅二十七个,古钱二十一文,新瓶盛,密封,汤中煮一炊时。三日后取点,日三、五度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齿腐龈烂,不拘大人小儿。

  用上好碱土,热汤淋取汁,石器熬干刮下,入麝香少许研,掺之。《宣明方》。

  凝水石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白水石《本经》寒水石凌水石《别录》盐精石泥精盐枕《纲目》盐根。

  〔时珍曰〕拆片投水中,与水同色,其水凝动;又可夏月研末,煮汤入瓶,倒悬井底,即成凌冰,故有凝水、白水、寒水、凌水诸名。生于积盐之下,故有盐精以下诸名。石膏亦有寒水之名,与此不同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凝水石,色如云母可析者,盐之精也。生常山山谷、中水县及邯郸。〔弘景曰〕常山即恒山,属并州。中水属河间。邯郸属赵郡。此处地皆碱卤,故云盐精,而碎之亦似朴消。此石末置水中,夏月能为冰者佳。

  〔时珍曰〕《别录》言凝水,盐之精也。陶氏亦云卤地所生,碎之似朴消。《范子计然》云,出河东。河东,卤地也。独孤滔《丹房镜源》云:盐精出盐池,状如水精。据此诸说,则凝水即盐精石也,一名泥精,昔人谓之盐枕,今人谓之盐根。生于卤地积盐之下,精液渗入土中,年久至泉,结而成石,大块有齿棱,如马牙消,清莹如水精,亦有带青黑色者,皆至暑月回润,入水浸久亦化。陶氏注戎盐,谓盐池泥中自有凝盐如石片,打破皆方,而色青黑者,即此也。苏颂注玄精石,谓解池有盐精石,味更咸苦,乃玄精之类;又注食盐,谓盐枕作精块,有孔窍,若蜂窠,可缄封为礼贽者,皆此物也。唐宋诸医不识此石,而以石膏、方解石为注,误矣。今正之于下。

  【正误】〔恭曰〕凝水石有纵理、横理两种,色清明者为上。或云纵理为寒水石,横理为凝水石。今出同州韩城,色青横理如云母为良;出澄州者,斜理文色白为劣也。

  〔颂曰〕今河东汾、隰州及德顺军亦有之,三月采。又有一种冷油石,全与此相类,但投沸油铛中,油即冷者,是也。此石性冷有毒,误服令人腰以下不能举。

  〔宗奭曰〕凝水石文理通彻,人或磨刻为枕,以备暑月之用。入药须烧过。或市人末入轻粉以乱真,不可不察。陶氏言夏月能为冰者佳,如此则举世不能得矣。〔阎孝忠曰〕石膏,洁白坚硬,有墙壁。寒水石软烂,可以手碎,外微青黑,中有细文。

  〔王隐君曰〕寒水石,坚白晶洁,状若明矾、蓬砂之质。或有碎之,粒粒大小皆四方,故又名方解石,今人谓之硬石膏者是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寒水石有二:一是软石膏,一是凝水石。惟陶弘景所注,是凝水之寒水石,与本文相合。苏恭、苏颂、寇宗奭、阎孝忠四家所说,皆是软石膏之寒水石。王隐君所说,则是方解石。诸家不详本文盐精之说,不得其说,遂以石膏、方解石指为寒水石。唐宋以来相承其误,通以二石为用,而盐精之寒水,绝不知用,此千载之误也。石膏之误近千载,朱震亨氏始明;凝水之误,非时珍深察,恐终于绝响矣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使,须用姜自然汁煮干研粉用。每十两,用生姜一镒也。

  【气味】辛,寒,无毒。〔别录曰〕。甘,大寒。〔普曰〕神农:辛。

  岐伯、医和、扁鹊:甘,无毒。李当之:大寒。〔时珍曰〕辛、咸。

  〔之才曰〕解巴豆毒,畏地榆。〔独孤滔曰〕制丹砂,伏玄精。

  【主治】身热,腹中积聚邪气,皮中如火烧,烦满,水饮之。久服不饥。

  《本经》。除时气热盛,五脏伏热,胃中热,止渴,水肿,小腹痹。《别录》。压丹石毒风,解伤寒劳复。甄权。治小便白,内痹,凉血降火,止牙疼,坚牙明目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凝水石禀积阴之气而成,其气大寒,其味辛咸,入肾走血除热之功,同于诸盐。古方所用寒水石是此石,唐宋诸方寒水石是石膏,近方寒水石则是长石、方解石,俱附各条之下,用者详之。

  【附方】旧二,新二。

  男女转脬,不得小便。

  寒水石二两,滑石一两,葵子一合,为末,水一斗,煮五升。时服一升,即利。《永类方》。

  牙龈出血有窍。

  寒水石粉三两,朱砂二钱,甘草脑子一字,为末。干掺。

  《普济方》。

  汤火伤灼寒水石烧研傅之。《卫生易简方》。

  小儿丹毒,皮肤热赤。

  寒水石半两,白土一分,为末,米醋调涂之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玄精石宋《开宝》

  【释名】太乙玄精石阴精石《纲目》玄英石〔时珍曰〕此石乃碱卤至阴之精凝结而成,故有诸名。

  【集解】〔颂曰〕玄精石出解州解池,及通、泰州积盐仓中亦有之。其色青白、龟背者佳,采无时。又解池有盐精石,味更咸苦,亦玄精之类也。

  〔恭曰〕近地亦有之,色亦青白,片大不佳。

  〔时珍曰〕玄精是碱卤津液流渗入土,年久结成石片,片状如龟背之形。蒲、解出者,其色青白通彻。蜀中赤盐之液所结者,色稍红光。沈存中《笔谈》云:太阴玄精生解州盐泽之卤,沟渠土内得之。大者如杏叶,小者如鱼鳞,悉皆尖角,端正似刻,正如龟甲状。其裙襕小椭,其前则下剡,其后则上剡,正如穿山甲相掩之处,全是龟甲,更无异也。色绿而莹彻,叩之则直理而坼,莹明如鉴,拆处亦六角,如柳叶大。烧过则悉解坼,薄如柳叶,片片相离,白如霜雪,平洁可爱。此乃禀积阴之气凝结,故皆六角。今天下所用玄精,乃绛州山中所出绛石,非玄精也。

  【气味】咸,温,无毒。〔时珍曰〕甘、咸,寒。

  〔独孤滔曰〕制硫黄、丹砂。

  【主治】除风冷邪气湿痹,益精气,妇人痼冷漏下,心腹积聚冷气,止头痛,解肌。《开宝》。主阴证伤寒,指甲面色青黑,心下胀满结硬,烦渴,虚汗不止,或时狂言,四肢逆冷,咽喉不利肿痛,脉沉细而疾,宜佐他药服之。又合他药,涂大风疮。宗奭。

  【发明】〔颂曰〕古方不见用,近世补药及伤寒多用之。其著者,治伤寒正阳丹出汗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玄精石禀太阴之精,与盐同性,其气寒而不温,其味甘咸而降,同硫黄、消石治中盛下虚,救阴助阳,有扶危拯逆之功。故铁瓮申先生来复丹用之,正取其寒,以配消、硫之热也。

  《开宝本草》言其性温,误矣。

  【附方】旧一,新八。

  正阳丹治伤寒三日,头痛壮热,四肢不利。

  太阴玄精石、消石、硫黄各二两,硇砂一两,细研,入瓷瓶固济。以火半斤,周一寸燲之,约近半日,候药青紫色,住火。待冷取出,用腊月雪水拌匀,入罐子中,屋后北阴下阴干。又入地埋二七日,取出细研,面糊和丸鸡头子大。

  先用热水浴后,以艾汤研下一丸。以衣盖汗出为瘥。《图经本草》。

  小儿风热,挟风蕴热,体热。

  太阴玄精石一两,石膏七钱半,龙脑半两,为末。每服半钱,新汲水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肺热咳嗽方见不灰木下。

  冷热霍乱,分利阴阳。

  玄精石、半夏各一两,硫黄三钱,为末,面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米饮服三十丸。《指南方》。

  头风脑痛玄精石末,入羊胆中阴干。水调一字,吹鼻中,立止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目赤涩痛玄精石半两,黄檗炙一两,为末。

  点之,良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赤目失明,内外障翳。

  太阴玄精石阴阳火煅、石决明各一两,蕤仁、黄连各二两,羊子肝七个,竹刀切晒,为末,粟米饭丸梧子大。

  每卧时茶服二十丸。服至七日,烙顶心以助药力,一月见效。

  宋丞相言:黄典史病此,梦神传此方,愈。《朱氏集验方》。

  目生赤脉玄精石一两,甘草半两,为末。每服一钱,小儿半钱,竹叶煎汤调下。《总微论》。

  重舌涎出,水浆不入。

  太阴玄精石二两,牛黄、朱砂、龙脑一分,为末。以铍针舌上去血,盐汤漱口,掺末咽津,神效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绿盐《唐本草》

  【释名】盐绿石绿《纲目》

  集解】〔恭曰〕绿盐出焉耆国,水中石中下取之,状若扁青、空青,为眼药之要。今人以光明盐、、硇砂、赤铜屑、,酿之为块,绿色,以充之。〔珣曰〕出波斯国,生石上,舶上将来,谓之石绿,装色久而不变。中国以铜、醋造者,不堪入药,色亦不久。

  〔时珍曰〕方家言波斯绿盐色青,阴雨中干而不湿者为真。又造盐绿法:用熟铜器盛取浆水一升,投青盐一两在内,浸七日取出,即绿色。以物刮末,入浆水再浸七日或二七取出。此非真绿盐也。

  【气味】咸、苦、辛平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目赤泪出,肤翳眵暗。《唐本》。点目,明目消翳。疗小儿无辜疳气。李珣。

  【附方】新二。

  胎赤眼痛盐绿一分,蜜半两,于蚌蛤内相和。每夜卧时浆水洗目,炙热点之,能断根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目暗赤涩多泪。

  盐绿一钱,蕤仁去皮一钱,研热,入好酥一钱。研匀。

  每夜点一麻子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盐药《拾遗》

  集解】〔藏器曰〕生海西南雷、罗诸州山谷。似芒消,末细,入口极冷。南人少有服者,恐极冷入腹伤人,宜慎之。

  【气味】咸,冷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眼赤眦烂风赤,细研水和点之。又水研服,去热烦痰满头痛,明目镇心。又主蛇虺恶虫毒,药箭镞毒,疥癣痈肿瘰疬,并摩傅之,甚者水化服之。又解独自草箭毒。藏器。

  【附录】悬石〔保昇曰〕人若常服炼石者,至殁,冢中生悬石,若芒消,其冷如雪,杀火毒。

  朴消《本经》上品校正:并入《别录》芒消、《嘉祐》马牙消。

  【释名】消石朴《别录》。盐消《纲目》。皮消〔志曰〕消是本体之名,石乃坚白之号,朴者未化之义也。以其芒消、英消皆从此出,故曰消石朴也。〔时珍曰〕此物见水即消,又能消化诸物,故谓之消。生于盐卤之地,状似末盐,凡牛马诸皮须此治熟,故今俗有盐消、皮消之称。煎炼入盆,凝结在下,粗朴者为朴消,在上有芒者为芒消,有牙者为马牙消。《神农本经》止有朴消、消石,《名医别录》复出芒消,宋《嘉祐本草》又出马牙消,盖不知消石即是火消,朴消即是芒消、马牙消,一物有精粗之异尔。诸说不识此,遂致纷纭也。今并芒消、牙消于一云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朴消生益州山谷有咸水之阳,采无时,色青白者佳,黄者伤人,赤者杀人。又曰:芒消,生于朴消。

  〔敩曰〕朴消中炼出,形似麦芒,号曰芒消。

  〔志曰〕以暖水淋朴消,取汁炼之,令减半,投于益中,经宿乃有细芒生,故谓之芒消也。又有英消者,其状若白石英,作四、五棱,莹澈可爱,主疗与芒消同,亦出于朴消,其煎炼自别有法,亦呼为马牙消。

  〔宗奭曰〕朴消是初采得一煎而成者,未经再炼,故曰朴消。可以熟生牛马皮,及治金银有伪。芒消是朴消淋汁再炼者。

  〔时珍曰〕消有三品:生西蜀者,俗呼川消,最胜;生河东者,俗呼盐消,次之;生河北、青、齐者,俗呼土消。皆生于斥卤之地,彼人刮扫煎汁,经宿结成,状如末盐,犹有沙土猥杂,其色黄白,故《别录》云,朴消黄者伤人,赤者杀人。须再以水煎化,澄去滓脚,入萝卜数枚同煮熟,去萝卜倾入盆中,经宿则结成白消,如冰如蜡,故俗呼为盆消。齐、卫之消则底多,而上面生细芒如锋,《别录》所谓芒消者是也。川、晋之消则底少,而上面生牙如圭角,作六棱,纵横玲珑,洞澈可爱,《嘉祐本草》所谓马牙消者是也。状如白石英,又名英消。二消之底,则通名朴消也。取芒消、英消,再三以萝卜煎炼去咸味,即为甜消。以二消置之风日中吹去水气,则轻白如粉,即为风化消。以朴消、芒消、英消同甘草煎过,鼎罐升煅,则为玄明粉。陶弘景及唐宋诸人皆不知诸消是一物,但有精粗之异,因名迷实,谬猜乱度,殊无指归。详见消石正误下。

  朴消《本经》

  【气味】苦,寒,无毒。〔别录曰〕苦、辛,大寒,无毒。炼白如银,能寒能热,能滑能涩,能辛能咸能酸,入地千年不变。〔权曰〕苦、咸,有小毒。

  〔时珍曰〕《别录》所列神化之说,乃消石之功。详见消石下。

  〔之才曰〕石韦为之使,恶麦句姜。〔张从正曰〕畏三棱。

  【主治】百病,除寒热邪气,逐六腑积聚,结固留癖。能化七十二种石。炼饵服之,轻身神仙。《本经》。胃中食饮热结,破留血闭绝,停痰痞满,推陈致新。《别录》。疗热胀,养胃消谷。皇甫谧。治腹胀,大小便不通。女子月候不通。甄权。通泄五脏百病及癥结,治天行热疾,头痛,消肿毒,排脓,润毛发。大明。

  芒消《别录》

  【气味】辛、苦,大寒,无毒。〔权曰〕咸,有小毒。

  【主治】五脏积聚,久热胃闭,除邪气,破留血,腹中痰实结搏,通经脉,利大小便及月水,破五淋,推陈致新。《别录》。下瘰疬黄疸病,时疾壅热,能散恶血,堕胎。傅漆疮。甄权。

  马牙消宋《嘉祐》

  【气味】甘,大寒,无毒。〔时珍曰〕咸、微甘。即英消也。

  【主治】除五脏积热伏气。甄权。末筛点眼赤,去赤肿障翳涩泪痛,亦入点眼药中用。大明。功同芒消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成无己曰〕《内经》云:咸味下泄为阴。又云:咸以软之。

  热淫于内,治以咸寒。气坚者以咸软之,热盛者以寒消之。故张仲景大陷胸汤、大承气汤、调胃承气汤皆用芒消,以软坚去实热,结不至坚者不可用也。〔好古曰〕《本草》云:朴消味辛,是辛以润肾燥也。今人不用辛字,只用咸字,咸能软坚也。其义皆是。

  《本草》言芒消利小便而堕胎,然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,兼大黄引之,直入大肠,润燥软坚泻热,而母子俱安。《经》云:有故无殒,亦无殒也,此之谓欤?以在下言之,则便溺俱阴。以前后言之,则前气后血。以肾言之,总主大小便难。溺涩秘结,俱为水少火盛。《经》云,热淫于内,治以咸寒,佐之以苦,故用芒消、大黄相须为使也。

  〔元素曰〕芒消气薄味厚,沉而降,阴也。其用有三:去实热,一也;涤肠中宿垢,二也;破坚积热块,三也。孕妇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用,余皆无妨。

  〔宗奭曰〕朴消是初得一煎而成者,其味酷涩,所以力紧急而不和,治食鲙不消,以此荡逐之。芒消是朴消淋过炼成,故其性和缓,故今多用治伤寒。

  〔时珍曰〕朴消澄下,消之粗者也,其质重浊。芒消、牙消结于上,消之精者也,其质清明。甜消、风化消,则又芒消、牙消之去气味而甘缓轻爽者也。故朴消止可施于卤莽之人,及傅涂之药;若汤散服饵,必须芒消、牙消为佳。张仲景《伤寒论》只用芒消,不用朴消,正此义也。

  消禀太阴之精,水之子也。气寒味咸,走血而润下,荡涤三焦肠胃实热阳强之病,乃折治火邪药也。唐时腊日赐群臣紫雪、红雪、碧雪,皆用此消炼成者,通治积热诸病有神效,贵在用者中的尔。

  【附方】旧十七,新一十五。

  紫雪疗伤寒温疟,一切积热烦热,狂易叫走,瘴疫毒疠,卒死脚气,五尸五疰,心腹诸疾,■〈疒丂刺切痛,解诸热毒,邪热发黄,蛊毒鬼魅,野道热毒,小儿惊痫百病。

  黄金一百两,石膏、寒水石、滑石、慈石各三斤,捣碎,水一斛,煮四斗,去滓。入犀角屑、羚羊角、青木香、沉香各五两,玄参洗焙、升麻各一斤,甘草炒八两,丁香一两,入前汁中煮取一斗五升,去滓。入炼朴消十斤,消石三十二两,于药汁中,微火煎之,柳木不住搅,至水气欲尽,倾木盆中。待欲凝,入麝香一两二钱半,朱砂末三两,搅匀,收之。

  每服一二钱,凉水服。临时加减,甚者一两。《和剂局方》。

  红雪治烦热,消宿食,解酒毒,开三焦,利五脏,除毒热,破积滞。治伤寒狂躁,胃烂发斑,温瘴脚气,黄疸头痛,目昏鼻塞,口疮喉痹,重舌肠痈等玻用川朴消十斤炼去滓,羚羊角屑、黄芩、升麻各三两,人参、赤芍药、槟榔、枳壳麸炒、生甘草、淡竹叶、木香各二两,木通、卮子、葛根、桑白皮、大青、蓝叶各一两半,苏方木六两,并剉片。水二斗五升,煎至九升,去滓,滤过煎沸。下消不住手搅,待水气将尽,倾入器中。欲凝,下朱砂一两,麝香半两,经宿成雪。

  每服一、二钱,新汲水调下。欲行,则热汤化服一两。《和剂方》。

  碧雪治一切积热,天行时疾,发狂昏愦,或咽喉肿塞,口舌生疮,心中烦躁,或大小便不通,胃火诸病。

  朴消、芒消、马牙消、消石、石膏水飞、寒水石水飞一斤,以甘草一斤,煎水五升,入诸药同煎,不住手搅,令消熔得所,入青黛一斤,和匀,倾盆内,经宿结成雪,为末。

  每含咽,或吹之,或水调服二三钱。欲通利,由热水服一两。《和剂局方》。

  凉膈驱积,王旻山人甘露饮:治热壅,凉胸膈,驱积滞。

  蜀芒消末一大斤,用蜜十二两,冬加一两,和匀,入新竹筒内,半简已上即止,不得令满。却入炊甑中,令有药处在饭内,其虚处出其上,蒸之。候饭熟取出,绵滤入瓷钵中,竹篦搅勿停手,待凝,收入瓷盒。

  每卧时含半匙,渐渐咽之。如要通转,即多服之。刘禹锡《传信方》。

  乳石发动烦闷。

  芒消,蜜水服一钱,日三服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骨蒸热病芒消末,水服方寸匕,日二,神良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腹中痞块皮消一两,独蒜一个,大黄末八分,捣作饼。贴于患处,以消为度。《邵氏经验方》。

  食物过饱不消,遂成痞膈。

  马牙消一两,吴茱萸半斤,煎汁投消,乘热服之。良久未转,更进一服,立效。

  窦群在常州,此方得效也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关格不通,大小便闭,胀欲死,两三日则杀人。

  芒消三两,泡汤一升服,取吐即通。《百一方》。

  小便不通白花散:用芒消三钱,茴香酒下。《简要济众方》。

  时气头痛朴消末二两,生油调涂顶上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赤眼肿痛朴消置豆腐上蒸化,取汁收点。《简便方》。

  风眼赤烂明净皮消一盏,水二碗煎化,露一夜,滤净澄清。朝夕洗目。

  三日其红即消,虽半世者亦愈也。杨诚《经验方》。

  退翳明目白龙散:用马牙消光净者,厚纸裹实,安在怀内着肉,养一百二十日,研粉,入少龙脑。

  不计年岁深远,眼生翳膜,远视不明,但瞳人不破散者,并宜日点之。

  《经验方》。

  诸眼障翳牙消十两,汤泡汁,厚纸滤过,瓦器熬干,置地上一夜,入飞炒黄丹一两,麝香半分,再罗过,入脑子。日点。《济急仙方》。

  芒消六钱,水一盏六分,澄清。

  依法洗目,至一年,眼如童子也。正月初三,二月初八,三月初四,四月初四,五月初五,六月初四,七月初三,八月初一,九月十三,十月十三,十一月十六,十二月初五日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牙齿疼痛皂荚浓浆,同朴消煎化,淋于石上,待成霜。擦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食蟹龈肿朴消傅之,即消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喉痹肿痛《外台》用朴消一两,细细含咽,立效。或加丹砂一钱。气塞不通,加生甘草末二钱半,吹之。

  小儿重舌马牙消涂于舌上下,日三。《姚和众》。

  口舌生疮朴消含之良。《孙真人方》。

  小儿鹅口马牙消擦舌上,日五度。《简要济众》。

  豌豆毒疮未成脓者。

  猪胆汁和芒消末涂之。《梅师》。

  代指肿痛芒消煎汤渍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火焰丹毒水调芒消末涂之。《梅师》。

  一切风疹水煮芒消汤拭之。《梅师》。

  漆疮作痒芒消汤涂之。《千金》。

  灸疮飞蝶。因艾灸火疮痂退落,疮内鲜肉片子,飞如蝶状,腾空飞去,痛不可言,是血肉俱热,怪病也。

  用朴消、大黄各半两,为末。水调下,微利即愈。《夏子益奇疾方》。

  妇人难产芒消末二钱,童子小便温服,无不效者。《信效方》。

  死胎不下方同上。

  丰城曾尉有猫孕五子,一子已生,四子死腹中,用此灌之即下。

  又治一牛亦下。《信效方》。

  女人扎足脱骨汤:用杏仁一钱,桑白皮四钱,水五碗,新瓶煎三碗,入朴消五钱,乳香一钱,封口煎化。

  置足于上,先熏后洗。三日一作,十余次后,软若束绵也。《闺阁事宜》。

  修治】〔时珍曰〕以芒消于风日中消尽水气,自成轻飘白粉也。或以瓷瓶盛,挂檐下,待消渗出瓶外,刮下收之。别有甜瓜盛消渗出刮收者,或黄牯牛胆收消刮取,皆非甜消也。

  【主治】上焦风热,小儿惊热痰,清肺解暑。以人乳和涂,去眼睑赤肿,及头面暴热肿痛。煎黄连,点赤目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风化消甘缓轻浮,故治上焦心肺痰热,而不泄利。

  玄明粉《药性》

  【释名】白龙粉〔时珍曰〕玄,水之色也,明,莹澈也。《御药院方》谓之白龙粉。

  【修治】〔时珍曰〕制法:用白净朴消十斤,长流水一石,煎化去滓,星月下露一夜,去水取消。每一斗,用萝卜一斤切片,同煮熟滤净,再露一夜取出。每消一斤,用甘草一两,同煎去滓,再露一夜取出。以大沙罐一个,筑实盛之,盐泥固济厚半寸,不盖口,置炉中,以炭火十斤,从文至武煅之。待沸定,以瓦一片盖口,仍前固济,再以十五斤顶火煅之。放冷一伏时,取出,隔纸安地上,盆覆三日出火毒,研末。每一斤,入生甘草末一两,炙甘草末一两,和匀,瓶收用。

  【气味】辛、甘,冷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心热烦躁,并五脏宿滞癥结。甄权。明目,退膈上虚热,消肿毒。大明。

  【发明】〔杲曰〕玄明粉,沉也。阴也,其用有二:去胃中之实热。

  荡肠中之宿垢。大抵用此以代盆消耳。

  〔《玄明粉传》曰〕唐明皇帝闻终南山道士刘玄真服食多寿,乃诏而问之。玄真曰:臣按仙经,修炼朴消,号玄明粉,止服此方,遂无病长生。其药无滓性温,阴中有阳,能除一百二十种疾。生饵尚能救急难性命,何况修炼长服。

  益精壮气,助阳证阴。不拘丈夫妇人,幼稚襁褓。不问四时冷热。一切热毒风冷,痃癖气胀满,五劳七伤,骨蒸传尸,头痛烦热,五内气塞,大小肠不通,三焦热淋,疰忤,咳嗽呕逆,口苦舌干,咽喉闭塞,惊悸健忘,营卫不调,中酒中鲙,饮食过度,腰膝冷痛,手足酸痹,久冷久热,四肢壅塞,背膊拘急,目昏眩运,久视无力,肠风痔病,血厥不调,妇人产后,小儿疳气,阴毒伤寒,表里疫疠。此药久服,令人悦泽。开关健脾,驻颜明目,轻身延寿,功效不可具载。但用一两,分为十二服,临时酌量加减。似觉壅热伤寒,头痛鼻塞,四肢不举,

  饮食不下,烦闷气胀,须通泻求安者,即看年纪高下,用药二钱半或半两,以桃花煎汤下为使,最上;次用葱汤下;如未通,以沸汤投之即效。或食诸鱼藕菜饮食诸毒药,用葱白汤调服二钱,毒物立泄下。苦女人身怀六甲,长服安胎生子,亦无疮肿疾病。若要微畅不闭塞,但长服之,稍稍得力,朝服夕应,不搜刮人五脏,怡怡自泰。其药初服时,每日空腹,酒饮茶汤任下二钱匕,良久更下三钱匕。七日内常微泄利黄黑水涎沫等,此是搜淘诸疾根本出去,勿用畏之。七日后渐知腹内暖,消食下气,长服除故养新,气血日安。用大麻子汤下为使,惟忌苦参。详载《太阴经》中。

  〔好古曰〕玄明粉治阴毒一句,非伏阳在内不可用。若用治真阴毒,杀人甚速。

  〔震亨曰〕玄明粉火煅而成,其性当温。日长服久服,轻身固胎,驻颜益寿,大能补益,岂理也哉?予亲见一二朋友,不信予言而亡,故书以为戒。

  〔时珍曰〕《神农本草》言朴消炼饵服之,轻身神仙,盖方士窜入之言。后人因此制为玄明粉。煅炼多遍,佐以甘草,去其咸寒之毒。遇有三焦肠胃实热积滞,少年气壮者,量与服之,亦有速效。若脾胃虚冷,及阴虚火动者服之,是速其咎矣。

  【附方】新三。

  热厥气痛玄明粉三钱,热童尿调下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伤寒发狂玄明粉二钱,朱砂一钱,末之,冷水服。《伤寒蕴要》。

  鼻血不止玄明粉二钱,水服。《圣济》。

  消石《本经》上品

  【释名】芒消《别录》苦消,甄权。焰消,土宿。火消《纲目》。地霜《蜀本》。生消《宋本》。北帝玄珠〔志曰〕以其消化诸石,故名消石。初煎炼时有细芒,而状若朴消,故有芒消之号。不与朴消及《别录》芒消同类。〔宗奭曰〕消石是再煎炼时取去芒消凝结在下者,精英既去,但余滓如石而已。入药功力亦缓,惟能发烟火。〔权曰〕芒消一作苦消,言其味苦也。〔时珍曰〕消石,丹炉家用制五金八石,银工家用化金银,兵家用作烽燧火药,得火即焰起,故有诸名。《狐刚子粉图炼粉圆》,谓之北帝玄珠。《开宝本草》重出生消、芒消,今并为一,并详下文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消石生益州山谷及武都、陇西、西羌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消石疗病与朴消相似,仙经用此消化诸石,今无真识此者。或云与朴消同山,所以朴消一名消石朴也。又云一名芒消,今芒消乃是炼朴消作之。并未核研其验。有人得一种物,色与朴消大同小异,朏朏如握盐雪不冰,烧之紫青烟起,云是真消石也。今宕昌以北诸山有碱土处皆有之。〔志曰〕此即地霜也。所在山泽,冬月地上有霜,扫取以水淋汁,后乃煎炼而成,状如钗脚,好者长五分以来。陶说多端,盖由不的识之故也。〔又曰〕生消生茂州西山岩石间,形块大小不定,色青白,采无时。

  〔时珍曰〕消石,诸卤地皆产之,而河北庆阳诸县及蜀中尤多。秋冬间遍地生白,扫取煎炼而成。贷者苟且,多不洁净,须再以水煎化,倾盆中,一夜结成,澄在下者,状如朴消,又名生消,谓炼过生出之消也。结在上者,或有锋芒如芒消,如有圭棱或马牙消,故消石亦有芒消、牙消之名,与朴消之芒、牙同称,而水火之性则异也。崔昉《外丹本草》云:消石,阴石也。此非石类,乃碱卤煎成,今呼焰消。河北商城及怀、卫界,沿河人家,刮卤淋汁炼就,与朴消小异,南地不产也。昇玄子《伏汞图》云:消石生乌场国,其色青白,用白石英炙热点上,便消入石中者为真。其石出处,气极秽恶,飞鸟不能过其上。人或单衣过之,身上诸虫悉化为水。能消金石为水,服之长生,以形若鹅管者佳。谨按昇玄子所说,似与今之消石不同,而姚宽《西溪丛话》以其说为真正消石,岂外国所产与中国异耶?抑别一种耶?当俟博物者订正。

  【正误】〔弘景曰〕《神农本经》无芒消,只有消石,一名芒消。

  《名医别录》乃出芒消,疗与消石同,疑即消石也。旧出宁州,黄白粒大,味极辛苦。今医家多用煮炼作色者全白,粒细而味不甚烈。

  皇甫士安言:无朴消可用消石。消石生山之阴。

  盐之胆也。取石脾与消石以水煮之,一斛得三斗,正白如雪,以水投中即消,故名消石。

  其味苦无毒,主消渴热中,止烦满,三月采于赤山。

  朴消者,亦生山之阴,有盐咸苦之水,则朴消生于其阳。

  其味苦无毒,其色黄白,主疗热,腹中饱胀,养胃消谷,去邪气,亦得水而消,其疗与消石小异。

  按如此说,是取芒消合煮,更成为真消石,但不知石脾是何物也?以朴消作芒消者,用暖汤淋汁煮之,着木盆中,经宿即成矣。今益州人复炼矾石作消石,绝柔白,而味犹是矾尔。

  〔又曰〕:朴消今出益州北部汶山郡西川、蚕陵二县界,生山崖上,色多青白,亦杂黑斑。土人择取白软者,以当消石用之,当烧令汁沸出,状如矾石也。

  〔藏器曰〕石脾、芒消、消石,并出西戎卤地,碱水结成。

  〔恭曰〕朴消有纵理、缦理二种,用之无别。其白软者,朴消苗也,虚软少力。炼为消石,所得不多;以当消石,功力大劣也。〔又曰〕消石即是芒消,朴消一名消石朴。今炼粗恶朴消,取汁煎作芒消,即是消石。《别录》复出芒消,误矣。晋宋古方,多用消石,少用芒消;近代诸医,但用芒消,鲜言消石。理既明白,不合重出。〔颂曰〕旧说朴消、芒消、消石三物同种。初采得苗,以水淋汁煎成者为朴消,一名消石朴。又炼朴消或地霜而成,坚白如石者,为消石,一名芒消。又取朴消淋汁炼煎结成有细芒者,为芒消。虽一体异名,而修炼之法既殊,则主治之功亦别。然《本经》所载,疑是二种。今医方所用,亦不能究。但以未炼成块微青色者为朴消;炼成盆中有芒者为芒消,亦谓之盆消;芒消之底澄凝者,为消石朴。消力紧,芒消次之,消石更缓。未知孰是?苏恭言,晋宋古方,多用消石,少用芒消。按张仲景《伤寒论》,承气、陷胸皆用芒消。葛洪《肘后方》,伤寒时气亦多用芒消,惟治食不化云,无朴消,用芒消代之。是晋宋以前通用朴消、芒消矣。胡洽方,十枣汤用芒消,大五饮丸用消石,并云无消石用芒消。是梁、隋间通用芒消、消石矣。以此言之,朴消、消石为精,芒消为粗,故陶氏引皇甫士安之言为证,是消石当时已难得其真,故方书通以相代矣。又古方金石凌法,用朴消、消石、芒消、马牙消四种相参,次第下之。方出唐世,不知当时如何分别也。又南方医人著《消说》云:本草有朴消、消石、芒消,而无马牙消。诸家所注,三种竟无断决。或言芒消、消石是一物,不合重出。或言煎炼朴消,经宿盆中有细芒为芒消。或言马牙消自是一物。今诸消之体各异,理亦易明,而惑乃如此。朴消味苦而微咸,出蜀郡者,莹白如冰雪,内地者小黑,皆苏脆易碎,风吹之则结霜,泯泯如粉,熬之烊沸,亦可熔铸。以水合甘草、猪胆煮至减半,投大盆中,又下凝水石屑,同渍一宿,则凝结如白石英者,芒消也。扫地霜煎炼而成,试竹上如解盐,而味辛苦,烧之成焰都尽者,消石也,能消金石,又性畏火,而能制诸石使拒火,亦天地之神物也。牙消,即是芒消也。又有生消,不因煮炼而成,亦出蜀道,类朴消而小坚也。其论虽辨,然与古人所说殊别,亦未可全信也。

  〔好古曰〕消石者,消之总名也。但不经火者,谓之生消;朴消经火者,谓之芒消、盆消。

  〔时珍曰〕诸消,自晋唐以来,诸家皆执名而猜,都无定见。惟马志《开宝本草》,以消石为地霜炼成,而芒消、马牙消是朴消炼出者,一言足破诸家之惑矣。诸家盖因消石一名芒消,朴消一名消石朴,二名相混,遂致费辨不决。而不知消有水火二种,形质虽同,性气迥别也。惟《神农本经》朴消、消石二条为正。其《别录》芒消、《嘉祐》马牙消、《开宝》生消,俱系多出,今并归并之。

  神农所列朴消,即水消也,有二种,煎炼结出细消,结出马牙者为牙消,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朴消,其气味皆咸而寒。《神农》所列消石即火消也。亦有二种,煎炼结出细芒者,亦名芒消,结出马牙者亦名牙消,又名生消,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消石,其气味皆辛苦而大温。二消皆有芒消、牙消之称,故古方有相代之说。自唐宋以下,所用芒消、牙消,皆是水消也。南医所辨虽明,而以凝水石、猪胆煎成者为芒消,则误矣。今通正其误。其石脾一名消石者,造成假消石也。见后石脾下。

  【修治】〔大明曰〕真消石,柳枝汤煎三周时,如汤少,即加热者,伏火即止。

  〔敩曰〕凡使消石,先研如粉,用鸡肠菜、柏子仁共二十五个,和作一处,丸如小帝珠子,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煅赤,投消石四两于瓶内,连投药丸入瓶,自然伏火也。〔抱朴子曰〕能消柔五金,化七十二石为水。制之须用地莲子、猪牙皂角、苦参、南星、巴豆、汉防己、晚蚕砂。〔时珍曰〕熔化,投甘草入内,即伏火。

  消石

  【气味】苦,寒,无毒。〔别录曰〕辛,大寒,无毒。〔普曰〕神农:苦。扁鹊:甘。〔权曰〕咸,有小毒。〔时珍曰〕辛、苦、微咸,有小毒,阴中之阳也。得陈皮,性疏爽。〔之才曰〕火为之使,恶苦参、苦菜。畏女菀、杏仁、竹叶。

  【主治】五脏积热,胃胀闭,涤去蓄结饮食,推陈致新,除邪气。炼之如膏,久服轻身。《本经》。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,暴伤寒,腹中大热,止烦满消渴,利小便,及瘘蚀疮。天地至神之物,能化七十二种石。《别录》。破积散坚,治腹胀,破血,下瘰疬,泻得根出。甄权。含咽,治喉闭。大明。治伏暑伤冷,霍乱吐利,五种淋疾,女劳黑疸,心肠■〈疒/ㄎ〉痛,赤眼,头痛牙痛。时珍。

  生消

  【气味】苦,大寒,无毒。〔时珍曰〕辛、苦、大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风热癫痫,小儿惊邪瘛疭,风眩头痛,肺壅耳聋,口疮喉痹咽塞,牙颔肿痛,目赤热痛,多眵泪。《开宝》。

  【发明】〔土宿真君曰〕消石感海卤之气所产,乃天地至神之物,能寒能热,能滑能涩,能辛能苦,能酸能咸,入地千年,其色不变,七十二石,化而为水,制服草木,柔润五金,制炼八石,虽大丹亦不舍此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土宿所说,乃消石神化之妙。《别录》列于朴消之下,误矣。

  朴消属水,味咸而气寒,其性下走,不能上升,阴中之阴也。故惟荡涤肠胃积滞,折治三焦邪火。消石属火,味辛带苦微咸,而气大温,其性上升,水中之火也。故能破积散坚,治诸热病,升散三焦火郁,调和脏腑虚寒。

  与硫黄同用,则配类二气,均调阴阳,有升降水火之功,治冷热缓急之玻煅制礞石,则除积滞痰饮。盖硫黄之性暖而利,其性下行;消石之性暖而散,其性上行。礞石之性寒而下,消石之性暖而上。一升一降,一阴一阳,此制方之妙也。

  今兵家造烽火铳机等物,用消石者,直入云汉,其性升可知矣。

  《雷公炮炙论·序》云,脑痛欲死,鼻投消末,是亦取其上升辛散,乃从治之义。《本经》言其寒,《别录》言其大寒,正与龙脑性寒之误相似。凡辛苦物未有大寒者,况此物得火则焰生,与樟脑、火酒之性同,安有性寒、大寒之理哉?《史记·仓公传》云:淄川王美人怀子不乳,来召淳于意。意往饮以莨菪药一撮,以酒饮之,旋乳。意复诊其脉躁,躁者有余病,即饮以消石一剂,出血,血如豆比五六枚而安。此去血结之验也。

  【附方】旧四,新十。

  头痛欲死消石末吹鼻内,即愈。《炮炙论》。

  诸心腹痛焰消、雄黄各一钱,研细末。每点少许入眦内。名火龙丹。

  《集玄方》。

  腰腹诸痛方同上。

  赤眼肿痛消石末,卧时,以铜箸点黍米大入目眦。至旦,以盐水洗去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眼目障翳,男女内外障翳,或三五个月不见效者,一点复明。

  好焰消一两,铜器熔化,入飞过黄丹二分,片脑二分,铜匙急抄入罐内,收之。

  每点少许,其效如神。兖州朱秀才忽不见物,朝夕拜天,因梦神传此方,点之而愈。《张三丰仙方》。

  风热喉痹及缠喉风病。

  玉钥匙:用焰消一两半,白僵蚕一钱,硼砂半两,脑子一字,为末,吹之。《三因方》。

  重舌鹅口竹沥同焰消点之。《普济》。

  伏暑泻痢及肠风下血,或酒毒下血,一服见效,远年者不过三服。

  消石、舶上硫黄各一两,白矾、滑石半两,飞面四两,为末,滴水丸梧子大。

  每新汲水下三、五十丸。名甘露丸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五种淋疾:劳淋、血淋、热淋、气淋、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。

  用消石一两,不夹泥土雪白者,生研为末,每服二钱,各依汤使:劳淋,劳倦虚损,小便不出,小腹急痛,葵子末煎汤下,通后便须服补虚丸散。

  小便不出时,下血疼痛满急;热淋,小便热,赤色,脐下急痛,并用冷水调下。

  气淋,小腹满急,尿后常有余沥,木通煎汤下。

  石淋,茎内痛,尿不能出,内引小腹膨胀急痛,尿下砂石,令人闷绝,将药末先入铫内,隔纸炒至纸焦为度,再研,用温水调下。小便不通,小麦汤下,卒患诸淋,只以冷水下。并空心,调药使消如水,乃服之。沈存中《灵苑方》。

  蛟龙癥病方见雄黄发明下。

  服石发疮,疼不可忍。

  用纸圈围之。中心填消石令满,以匙抄水淋之。觉不热痛,即止。《兵部手集》。

  发背初起,恶寒啬啬,或已生疮肿隐疹。

  消石三两,暖水一升,泡化,青布折三重,湿搨赤处,热即换,频易取瘥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女劳黑疸〔仲景曰〕黄家日晡发热,反恶寒,此为女劳得之。

  膀胱急,少腹满,身尽黄,额上黑,足下热,因作黑疸。腹胀如水,大便黑,时溏,非水也。腹满者难治。

  消石、矾石烧等分,为末。

  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,日三。病随大小便去,小便黄,大便黑,是其候也。《金匮》。

  手足不遂,大风,及丹石热风不遂。

  用消石一两,生乌麻油二斤,置铛中,以土堑盖口,纸泥固济,火煎。初时气腥,熟则气香,更以生麻油二升,合煎得所,收不津器中。服时坐室中,重作小纸屋,然火于内,服一大合,发汗,力壮者日二服。三七日,头面疱疮皆减也,然怕以火为使。《波罗门僧方》。

  硇砂,硇音铙。

  《唐本草》

  【释名】■〈石农〉砂,音硇。狄盐,日华;北庭砂,《四声》;气砂,《图经》;透骨将军,《土宿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硇砂性毒。服之使人硇乱,故曰硇砂。狄人以当盐食。《土宿本草》云:硇性透物,五金借之以为先锋,故号为透骨将军。〔炳曰〕生北庭者为上,人呼为北庭砂。

  【集解】〔恭曰〕硇砂出西戎,形如牙硝,光净者良。

  〔颂曰〕今西凉夏国及河东、陕西近边州郡亦有之。

  然西戎来者颗块光明,大者有如拳,重三五两,小者如指面,入药最紧。边界出者,杂碎如麻豆粒,又夹砂石,用之须水飞澄去土石讫,亦无力,彼人谓之气砂。〔时珍曰〕硇砂亦消石之类,乃卤液所结,出于青海,与月华相射而生,附盐而成质,虏人采取淋炼而成。状如盐块,以白净者为良。其性至透,用黝罐盛悬火上则常干,或加干姜同收亦良。若近冷及得湿,即化为水或渗失也。《一统志》云:临洮兰县有洞出硇砂。张匡邺《行程记》云:高昌北庭山中,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,至夕光焰若炬火,照见禽鼠皆赤色,谓之火焰山。采硇砂者,乘木屐取之,若皮底即焦矣。北庭即今西域火州也。

  【修治】〔宗奭曰〕凡用须水飞过,去尘秽,入瓷器中,重汤煮干,则杀其毒。〔时珍曰〕今时人多用水飞净,醋煮干如霜,刮下用之。

  【气味】咸、苦、辛,温,有毒。〔恭曰〕不宜多服。

  柔金银,可为焊药。〔权曰〕酸、咸、有大毒。能消五金八石,腐坏人肠胃。生食之,化人心为血。中其毒者,生绿豆研汁,饮一二升解之。畏浆水,忌羊血。〔大明曰〕辛、酸,暖,无毒。畏一切酸。凡修治,用黄丹、石灰作柜,煅赤使用,并无毒。世人自疑烂肉,而人被刀刃所伤,以之罨傅,当时生痂。〔藏器曰〕其性大热,服之有暴热损发,云温者误也。

  〔抱朴子曰〕伏硇药甚多:牡蛎、海螵蛸、晚蚕砂、羊■〈骨同〉骨、河豚鱼胶、鱼腥草、萝卜、独帚、卷柏、羊蹄、商陆、冬瓜、羊踯躅、苍耳、乌梅。〔敩曰〕硇遇赤须,汞留金鼎。

  【主治】积聚,破结血,止痛下气,疗咳嗽宿冷,去恶肉,生好肌,烂胎。亦入驴马药用。《唐本》。主妇人丈夫羸瘦积病,血气不调,肠鸣,食饮不消,腰脚痛冷,痃癖痰饮,喉中结气,反胃吐水,令人能食肥健。藏器。除冷病。大益阳事。甄权。补水脏,暖子宫,消瘀血,宿食不消,食肉饱胀,夜多小便,丈夫腰胯酸重,四肢不任,妇人血气心疼,气块痃癖,及血崩带下,恶疮息肉。傅金疮生肉。大明。去目翳弩肉。宗奭。消内积。好古。治噎膈癥瘕,积痢骨哽,除痣黡疣赘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藏器曰〕一飞为酸砂,二飞为伏翼,三飞为定精,色如鹅儿黄。入诸补药为丸服之,有暴热。

  〔颂曰〕此药近出唐世,而方书著古人单服一味伏火作丸子,亦有兼硫黄、马牙消辈合饵者,不知方出何时,殊非古法。此物本攻积聚,热而有毒,多服腐坏人肠胃,生用又能化人心为血,固非平居可饵者。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当盐,食之无害,盖积习之久,自不毒也,〔宗奭曰〕金银有伪,投硇砂锅中,伪物尽消化,况人腹中有久积,岂不腐溃。

  〔元素曰〕硇砂破坚癖,不可独用,须入群队药中用之。

  〔时珍曰〕硇砂大热有毒之物,噎膈反胃积块内癥之病,用之则有神功。盖此疾皆起于七情饮食所致,痰气郁结,遂成有形,妨碍道路,吐食痛胀,非此物化消,岂能去之。其性善烂金银铜锡,庖人煮硬肉,入硇砂少许即烂,可以类推矣。所谓化人心为血者,亦甚言其不可多服尔。

  张果《玉洞要诀》云:北庭砂秉阴石之气,含阳毒之精,能化五金八石,去秽益阳,其功甚著,力并硫黄。独孤滔《丹房镜源》云:硇砂性有大毒,为五金之贼,有沉冷之疾,则可服之,疾减便止,多服则成拥塞痈肿。二说甚明,而唐宋医方乃有单服之法,盖欲得其助以纵欲,而不虞其损阴以发祸也。其方唐慎微已收附本草后,今亦存之。以备考者知警。

  【附方】旧四,新二十四。

  服食法硇砂丸:硇砂不计多少,入罐子内,上面更坐罐子一个,纸筋白土上下通泥了,晒干。上面罐子内盛水,以苍耳干叶为末,铺头盖底,以火烧之。火尽旋添火,水尽旋添水,从辰初起至戌一伏时,住火勿动,次日取出研,米醋面糊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四、五丸,温酒或米饮下,并无忌。久服进食无痰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元脏虚冷,气攻脐腹疼痛。

  用硇砂一两,以纤霞草末二两和匀,用小砂罐不固济,慢火烧赤,乃入硇在罐内,不盖口,加顶火一秤,待火尽炉寒取出。用川乌头去皮脐,生研末二两,和匀,汤浸蒸饼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三丸,木香汤、醋汤任下,日一服。《陈巽方》。

  肾脏积冷,气攻心腹疼痛,面青足冷。

  硇砂二两,桃仁一两去皮,酒一小盏,煎硇十余沸,去砂石,入桃仁泥,旋旋煎成膏,蒸饼和梧子大。

  每热酒下二十丸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积年气块,脐腹痛疼。

  硇砂醋煮二两,木瓜三枚切,须去瓤,入硇在内,碗盛,于日中晒至瓜烂,研匀,以米醋五升,煎如稀餳,蜜收。

  用时旋以附子末和丸梧子大,热酒化下一丸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痃癖癥块。硇砂丸:治痃癖癥块,暖水脏,杀三虫,妇人血气,子宫冷。

  腊月收桑条灰,淋去苦汁,日干。每硇砂一两,用水三两,以水化硇,拌灰干湿得所。以瓶盛灰半寸,入硇于内,以灰填盖固济,文武火煅赤,冷定取出,研。以箕铺纸三重,安药于上,以热水淋之,直待硇味尽即止。以钵盛汁,于热灰火中养之,常令鱼眼沸,待汁干入瓶,再煅一食顷,取出重研,以粟饭和丸绿豆大。每空心,酒下五丸,病去即止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噎膈反胃邓才《杂兴方》:用北庭砂二钱,水和荞麦面包之,煅焦,待冷,取中间湿者,焙干一钱,入槟榔二钱,丁香二个,研匀。

  每服七厘,烧酒送下,日三服,愈即止。后吃白粥半月,仍服助胃丸药。

  《孙天仁集效方》用北庭砂二两:一两,用人言末一两,同入罐内,文武火升三炷香,取出,灯盏上末;一两,以黄丹末一两,同入罐内,如上法升过,取末。用桑灰霜一两,研匀。

  每服三分,烧酒下,愈即止。

  又方:平胃散各一钱,入硇砂、生姜各五分,为末。

  沸汤点服二钱,当吐出黑物如石,屡验。

  一切积痢灵砂丹:用硇砂、朱砂各二钱半,为末,用黄蜡半两,巴豆仁三七粒去膜,同入石器内,重汤煮一伏时,候豆紫色为度。去二七粒,止将一七粒同二砂研匀,溶蜡和收。每旋丸绿豆大。

  或三丸,五丸,淡姜汤下。《本事方》。

  月水不通,脐腹积聚疼痛。

  硇砂一两,皂角五挺。去皮子,剉为末,以头醋一大盏,熬膏,入陈橘皮末三两,捣三百杵,丸梧子大。

  每温酒下五丸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死胎不下硇砂、当归各半两,为末。分作二服,温酒调下。如人行五里,再一服。《瑞竹堂方》。

  喉痹口噤硇砂、马牙消等分,研匀,点之。《圣济方》。

  悬痈卒肿硇砂半两,绵裹含之,咽津即安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牙齿肿痛。

  老鼠一个去皮,以硇砂淹擦,三日肉烂化尽,取骨,瓦上焙干,为末,入樟脑一钱,蟾酥二分。

  每以少许点牙根上,立止。《孙氏集效方》。

  偏头风痛硇砂末一分,水润豉心一分,捣丸皂子大。

  绵包露出一头,随左右内鼻中,立效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损目生瘀,赤肉弩出不退。

  杏仁百个,蒸熟去皮尖研,滤取净汁,入硇砂末一钱,水煮化。日点一、二次自落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鼻中息肉硇砂点之,即落。《白飞霞方》。

  鼻中毛出,昼夜可长一二尺,渐渐粗圆如绳,痛不可忍,摘去复生,此因食猪羊血过多致生。

  用乳香、硇砂各一两为末,饭丸梧子大。

  每空心临卧各服十丸,水下。自然退落。夏子益《奇疾方》。

  鱼骨哽咽硇砂少许,嚼咽立下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蚰蜒入耳硇砂、胆矾等分为末。

  每吹一字,虫化为水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割甲侵肉,久不瘥。

  硇砂、矾石为末裹之,以瘥为度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蝎虿叮螫水调硇砂涂之,立愈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代指肿痛唾和白硇砂,以面作碗子,套指入内,一日瘥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面上疣目硇砂、硼砂、铁锈、麝香等分研,搽三次自落。《集效方》。

  疔疮肿毒好硇砂、雄黄等分研。

  以银篦刺破疮口,挤去恶血,安药一豆入内,纸花贴住即效。

  毒气入腹呕吐者,服护心散。《瑞竹堂方》。

  疝气卵肿胀痛不可忍。

  念珠丸:用硇砂、乳香各二钱,黄蜡一两,研溶和丸,分作一百单八丸。以绵缝,露一夜,次日取出,蛤粉为衣。

  每用一丸,乳香汤吞下,日二服,取效。《本事方》。

  诸劳久嗽方见兽部下。

  【附录】石药《拾遗》。

  〔藏器曰〕味苦,寒,无毒。

  主折伤内损瘀血烦闷欲死者,酒消服之。南人毒箭中人,及深山大蝮伤人,速将病者顶上十字厘之,出血水,药末傅之,并傅伤处,当上下出黄水数升,则闷解。俚人重之,以竹筒盛,带于腰,以防毒箭;亦主恶疮、热毒痈肿、赤白游风、瘘蚀等疮,并水和傅之。

  出贺州山内石上,似碎石、硇砂之类。

  蓬砂《日华》

  【释名】鹏砂,日华。盆砂〔时珍曰〕名义未解。一作硼砂。或云:炼出盆中结成,为之盆砂,如盆消之义也。

  【集解】〔颂曰〕硼砂出南海,其状甚光莹,亦有极大块者。诸方稀用,可焊金银。

  〔宗奭曰〕南番者,色重褐,其味和,入药其效速;西戎者,其色白,其味焦,入药其功缓。〔时珍曰〕硼砂生西南番,有黄白二种。西者白如明矾,南者黄如桃胶,皆进炼结成,如硇砂之类。西者柔物去垢,杀五金,与消石同功,与砒石相得也。

  【气味】苦、辛、暖,无毒。〔颂曰〕温、平。〔时珍曰〕甘、微咸,凉,无毒。

  〔独孤滔曰〕制汞,哑铜,结砂子。〔土宿真君曰〕知母、鹅不食草、芸薹、紫苏、甑带、何首乌、皆能伏硼砂。同砒石煅过,有变化。

  【主治】消痰止嗽,破瘕结喉痹。大明。上焦痰热,生津液,去口气,消障翳,除噎膈反胃,积块结瘀肉,阴■〈疒/贵〉骨哽,恶疮及口齿诸病。时珍。

  发明】〔颂曰〕今医家用硼砂治咽喉,最为要切。

  〔宗奭曰〕含化咽津,治喉中肿痛,膈上痰热,初觉便治,不能成喉痹,亦缓取效可也。

  〔时珍曰〕硼砂,味甘微咸而气凉,色白而质轻,故能去胸膈上焦之热。《素问》云,热淫于内,治以咸寒,以甘缓之,是也。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腻,故治噎膈积聚、骨哽结核、恶肉阴■〈疒/贵〉用之者,取其柔物也;治痰热、眼目障翳用之者,取其去垢也。

  洪迈《夷坚志》云:鄱阳汪友良,因食误吞一骨,哽于咽中,百计不下。恍惚梦一朱衣人曰:惟南蓬砂最妙。遂取一块含化咽汁,脱然而失。此软坚之征也。日华言其苦辛暖,误矣。

  【附方】新十四。

  鼻血不止硼砂一钱,水服立止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劳瘵有虫硼砂、硇砂、兔屎等分为末,蜜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七丸,生甘草一分,新水一钟,揉汁送下。自朔至望,五更时,令病人勿言,服之。《乾坤秘韫》。

  木舌肿强硼砂末,生姜片蘸揩,少时即消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咽喉谷贼肿痛。

  蓬砂、牙消等分为末,蜜和半钱,含咽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咽喉肿痛破棺丹:用蓬砂、白梅等分,捣丸芡子大。

  每噙化一丸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喉痹牙疳盆砂末吹,并擦之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骨哽在咽方见发明。

  小儿阴■〈疒贵〉,肿大不消。

  硼砂一分,水研涂之,大有效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饮酒不醉先服盆砂二钱妙。《相感志》。

  饮食毒物硼砂四两,甘草四两,真香油一斤,瓶内浸之。

  遇有毒者,服油一小盏。久浸尤佳。《瑞竹堂经验方》。

  一切恶疮方同上。

  弩肉瘀突南鹏砂黄色者一钱,片脑少许,研末,灯草蘸点之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【附录】特蓬杀《拾遗》。

  〔藏器曰〕味辛、苦,温,小毒。

  主飞金石用之,炼丹亦须用。

  生西国,似石脂、蛎粉之类,能透金、石、铁无碍下通出。

  石硫黄《本经》中品

  【释名】硫黄吴普;黄硇砂《药性》;黄牙、阳候《纲目》;将军〔时珍曰〕硫黄秉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,性质通流,色赋中黄,含其猛毒,为七十二石之将,故药品中号为将军。外家谓之阳候,亦曰黄牙,又曰黄硇砂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石硫黄生东海牧羊山谷中,及太山、河西山,矾石液也。〔普曰〕或生易阳,或生河西,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。烧令有紫焰,八月、九月采。

  〔弘景曰〕东海郡属北徐州,而箕山亦有。今第一出湖南林邑,色如鹅子初出壳者,名昆仑黄。次出外国。从蜀中来,色深而煌煌。此云矾石液,今南方则无矾石,恐不必尔。〔珣曰〕《广州记》云:生昆仑国及波斯国西方明之境,颗块莹净,不夹石者良。蜀中雅州亦出之,光腻甚好,功力不及舶上来者。〔颂曰〕今惟出南海诸番。岭外州郡或有,而不甚佳。鹅黄者名昆仑黄,赤色者名石亭脂,青色者名冬结石,半白半黑者名神惊石,并不堪入药。又有一种水硫黄,出广南及资州,溪涧水中流出,以茅收取熬出,号真珠黄,气腥臭,止入疮药,亦可煎炼成汁,以模写作器,亦如鹅子黄色。

  〔时珍曰〕凡产石硫黄之处,必有温泉,作硫黄气。《魏书》云:盘盘国有火山,山旁皆焦熔,流数十里乃凝坚,即石硫黄也。张华《博物志》云:西域硫黄出且弥山。去高昌八百里,有山高数十丈,昼则孔中状如烟,夜则如灯光。《庚辛玉册》云:硫黄有二种:石硫黄,生南海琉球山中;土硫黄,生于广南。以嚼之无声者为佳,舶上倭硫黄亦佳。今人用配消石作烽燧烟火,为军中要物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、半赤半黑者。自有黄色,内莹净似物命者,贵也。凡用四两。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,东流水三镒,紫背天葵汁一镒,粟遂子茎汁,四件合之,搅令匀。入坩锅内,用六乙泥固济底下,将硫黄碎之,入锅中,以前汁旋旋添入,火煮汁尽为度。再以百部末十两,柳蚛末二斤,一簇草二斤,细剉,以东流水同硫黄煮二伏时。取出,去诸药,用熟甘草汤洗了,入钵研二万匝用。〔时珍曰〕凡用硫黄,入丸散用,须以萝卜剜空,入硫在内,合定,稻糠火煨熟,去其臭气;以紫背浮萍同煮过,消其火毒;以皂荚汤淘之,去其黑浆。一法:打碎,以绢袋盛,用无灰酒煮三伏时用。又消石能化硫为水,以竹筒盛硫埋马粪中一月亦成水,名硫黄液。

  【气味】酸,温,有毒。〔别录曰〕大热。〔普曰〕神农、黄帝、雷公:咸,有毒。医和、扁鹊:苦、无毒。

  〔权曰〕有大毒,以黑锡煎汤解之,及食冷猪血。〔珣曰〕

  人能制伏归本色,服之能除百病。如有发动,宜猪肉、鸭羹、余甘子汤并解之。〔葛洪曰〕四黄惟阳候为尊,金石煅炼者不可用,惟草木制伏者堪入药用。桑灰、益母、紫荷、波薐、天盐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车前、马鞭草、黄檗、何首乌、石韦、荞麦、独帚、地榆、蛇床、菟丝、蓖麻、蚕砂,或灰或汁,皆可伏之。〔之才曰〕曾青为之使,畏细辛、飞廉、朴消、铁、醋。〔玄寿先生曰〕硫是矾之液,矾是铁之精,慈石是铁之母。故铁砂慈石制,伏硫黄立成紫粉。〔独孤滔曰〕硫能干汞,见五金而黑,得水银则色赤也。

  【主治】妇人阴蚀疽痔恶血,坚筋骨,除头秃。能化金银铜铁奇物。《本经》。

  疗心腹积聚,邪气冷痛在胁,咳逆上气,脚冷疼弱无力,及鼻衄恶疮,下部疮,止血,杀疥虫。《别录》。治妇人血结。吴普。下气,治腰肾久冷,除冷风顽痹,寒热。生用治疥癣,炼服主虚损泄精。甄权。壮阳道,补筋骨劳损,风劳气,止嗽,杀脏虫邪魅。大明。长肌肤,益气力,老人风秘,并宜炼服。李珣。主虚寒久痢,滑泄霍乱,补命门不足,阳气暴绝,阴毒伤寒,小儿慢惊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俗方用治脚弱及痼冷甚效。仙经颇用之,所化奇物,并是黄白术及合丹法。

  〔颂曰〕古方未有服饵硫黄者。《本经》所用,止于治疮蚀、攻积聚、冷气脚弱等,而近世遂火炼治为常服丸散。观其治炼服食之法,殊无本源,非若乳石之有论议节度。故服之其效虽紧,而其患更速,可不戒之?土硫黄辛热腥臭,止可治疥杀虫,不可服。

  〔宗奭曰〕今人治下元虚冷,元气将绝,久患寒泄,脾胃虚弱,垂命欲尽,服之无不效。中病当便已,不可尽剂。世人盖知用而为福,而不知其为祸,此物损益兼行故也。如病势危急,可加丸数服,少则不效,仍加附子、干姜、桂。

  〔好古曰〕如太白丹、来复丹,皆用硫黄佐以消石,至阳佐以至阴,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尿、猪胆汁大意相同。所以治内伤生冷、外冒暑热、霍乱诸病,能去格拒之寒,兼有伏阳,不得不尔。如无伏阳,只是阴虚,更不必以阴药佐之,何也?硫黄亦号将军,功能破邪归正,返滞还清,挺出阳精,消阴化魄。

  〔时珍曰〕硫黄秉纯阳之精,赋大热之性,能补命门真火不足,且其性虽热而疏利大肠,又与躁涩者不同,盖亦救危妙药也。但炼制久服,则有偏胜之害。况服食者,又皆假此纵欲,自速其咎,于药何责焉?按孙升《谈圃》云:硫黄,神仙药也。每岁三伏日饵百粒,去脏腑积滞有验。但硫黄伏生于石下,阳气溶液凝结而就,其性大热,火炼服之,多发背疽。方勺《泊宅编》云:金液丹,乃硫黄炼成,纯阳之物,有痼冷者所宜。今夏至人多服之,反为大患。韩退之作文戒服食,而晚年服硫黄而死,可不戒乎?夏英公有冷病,服硫黄、钟乳,莫之纪极,竟以寿终,此其禀受与人异也。洪迈《夷坚志》云:唐与正亦知医,能以意治疾。

  吴巡检病不得溲,卧则微通,立则不能涓滴,遍用通利药不效。唐问其平日自制黑锡丹常服,因悟曰:此必结砂时,硫飞去,铅不死。铅砂入膀胱,卧则偏重,犹可溲;立则正塞水道,故不通。取金液丹三百粒,分为十服,煎瞿麦汤下。铅得硫气则化,累累水道下,病遂愈。硫之化铅,载在经方,苟无通变,岂能臻妙?《类编》云:仁和县一吏,早衰齿落不已。一道人令以生硫黄入猪脏中煮熟捣丸,或入蒸饼丸梧子大,随意服之。饮啖倍常,步履轻捷,年逾九十,犹康剑后醉牛血,遂洞泄如金水,尪悴而死。

  内医官管范云:猪肪能制硫黄,此用猪脏尤妙。王枢使亦常服之。

  【附方】旧八,新四十一。

  硫黄杯此杯配合造化,调理阴阳,夺天地冲和之气,乃水火既济之方。不冷不热,不缓不急,有延年却老之功,脱胎换骨之妙。大能清上实下,升降阴阳。通九窍,杀九虫,除梦泄,悦容颜,解头风,开胸膈,化痰涎,明耳目,润肌肤,添精髓。蠲疝坠。又治妇人血海枯寒,赤白带下。

  其法用瓷碗以胡桃擦过,用无砂石硫黄生熔成汁,入明矾少许,则尘垢悉浮,以杖掠去,绵滤过,再入碗熔化,倾入杯内,荡成杯,取出,埋土中一夜,木贼打光用之。欲红入朱砂,欲青则入葡萄,研匀同煮成。

  每用热酒二杯,清早空心温服,则百病皆除,无出此方也。

  紫霞杯叶石林《水云录》云:用硫黄袋盛,悬罐内,以紫背浮萍同水煮之,数十沸取出,候干研末十两。用珍珠、琥珀、乳香、雄黄、朱砂、羊起石、赤石脂、片脑、紫粉、白芷、甘松、三柰、木香、血竭、没药、韶脑、安息香各一钱,麝香七分,金箔二十片,为末,入铜杓中,慢火熔化。以好样酒杯一个,周围以粉纸包裹,中开一孔,倾硫入内,旋转令匀,投冷水中取出。每旦盛酒饮二、三杯,功同上方。昔中书刘景辉因遘劳瘵,于太白山中遇一老仙,亲授是方,服之果愈。人能清心寡欲而服此,仙缘可到也。

  金液丹固真气,暖丹田,坚筋骨,壮阳道。除久寒痼冷,补劳伤虚损。治男子腰肾久冷,心腹积聚,胁下冷痛,腹中诸虫,失精遗尿,形羸力劣,腰膝痛弱,冷风顽痹,上气衄血,咳逆寒热,霍乱转筋,虚滑下利。又治痔瘘湿生疮,下血不止,及妇人血结寒热,阴蚀疽痔等。

  用石硫黄十两研末,用瓷盒盛,以水和赤石脂封口,盐泥固济,日干。地内先埋一小罐,盛水令满,安盒在内,用泥固济。慢火养七日七夜,候足加顶火一斤煅,俟冷取出研末。每一两,用蒸饼一两,水浸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至百丸,空心米饮服。又治伤寒身冷脉微,或吐或利,或自汗不止,或小便不禁,并宜服之,得身热脉出为度。《惠民和剂局方》。

  暖益腰膝王方平通灵玉粉散:治腰膝,暖水脏,益颜色,其功不可具载。硫黄半斤,桑柴灰五斗,淋取汁,煮三伏时。以铁匙抄于火上试之,伏火即止。候干,以大火煅之。如未伏更煮,以伏为度。煅了研末。穿地坑一尺二寸,投水于中,待水清,取和硫末,坩锅内煎如膏。铁钱抄出,细研,饭丸麻子大。每空心盐汤下十丸,极有效验。乡人王昭遂服之,年九十,颜貌如童子,力倍常人。杜光庭《玉函方》。

  风毒脚气痹弱。

  硫黄末三两,钟乳五升,煮沸入水,煎至三升,每服三合。

  又法:牛乳三升,煎一升半,以五合调硫黄末一两服,厚盖取汗,勿见风。未汗再服,将息调理数日,更服。北人用此多效。亦可煎为丸服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阴证伤寒极冷,厥逆烦躁,腹痛无脉,危甚者。

  舶上硫黄为末,艾汤服三钱,就得睡汗出而愈。《本事方》。

  阴阳二毒黑龙丹:用舶上硫黄一两,柳木槌研二、三日。巴豆一两,和壳,计个数,用三升铛子一口,将硫铺底,安豆于上,以酽米醋半斤浇之。盏子紧合定,醋纸固缝,频以醋润之。文武火熬,候豆作声,可一半为度,急将铛子离火,即便入臼中捣细。再以醋两茶脚洗铛中药入臼,旋下蒸饼捣丸鸡头子大。

  若是阴毒,用椒四十九粒,葱白二茎,水一盏,煎六分。

  热吞下一丸:阳毒,用豆豉四十九粒,葱白一茎,水一盏,煎同前,吞下不得嚼破。经五六日方可服之。若未传入,或未及日数,不可服。有孕妇人吐泻,亦可服。《博济方》。

  一切冷气,积块作痛。

  硫黄、焰消各四两结砂,青皮、陈皮各四两,为末,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。《鲍氏方》。

  元脏久冷,腹痛虚泄,里急,玉粉丹:用生硫黄五两,青盐一两,细研,以蒸饼丸绿豆大。

  每服五丸,空心热酒下,以食压之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元脏冷泄,腹痛虚极。

  硫黄一两,黄蜡化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五丸,新汲水下。一加青盐二钱,蒸饼和丸,酒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气虚暴泄,日夜三、二十行,腹痛不止,夏月路行,备急最妙。

  朝真丹:用硫黄二两,枯矾半两,研细。水浸蒸饼丸梧子大,朱砂为衣。

 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温水下,或盐汤任下。孙尚药《秘宝方》。

  伏暑伤冷,二气交错,中脘痞结,或泄或呕,或霍乱厥逆。

  二气丹:硫黄、消石等分研末,石器炒成砂,再研,糯米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四十丸,新井水下。《济生方》。

  伤暑吐泻硫黄、滑石等分为末。每服一钱,米饮下,即止。《救急良方》。

  霍乱吐泻硫黄一两,胡椒五钱,为末,黄蜡一两化,丸皂子大。

  每凉水下一丸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小儿吐泻,不拘冷热,惊吐反胃,一切吐利,诸治不效者。

  二气散:用硫黄半两,水银二钱半,研不见星。

  每服一字至半钱,生姜水调下,其吐立止。

  或同炒结砂为丸,方见灵砂下。《钱氏小儿方》。

  反胃呕吐方见水银。

  脾虚下白,脾胃虚冷,停水滞气,凝成白涕下出。

  舶上硫黄一两研末,炒面一分同研,滴冷热水丸梧子大。

  每米汤下五十丸。杨子建《护命方》。

  下痢虚寒硫黄半两,蓖麻仁七个,为末。

  填脐中,以衣隔,热汤熨之,止乃已。《仁存方》。

  协热下痢赤白。

  用硫黄、蛤粉等分为末,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十五丸,米饮下。《指南方》。

  肠风下血方见鲫鱼。

  老人冷秘风秘或泄泻,暖元脏,除积冷,温脾胃,进饮食,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。

  硫黄柳木槌研细,半夏汤泡七次焙研,等分,生姜自然汁调蒸饼和杵百下,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空心温酒或姜汤下,妇人醋汤下。《和剂局方》。

  久疟不止鲍氏方:用硫黄、朱砂等分为末。

  每服二钱,腊茶清,发日五更服。当日或大作或不作,皆其效也。

  寒多倍硫,热多倍砂。

  朱氏方:用硫黄、腊茶等分为末。

  发日早冷水服二钱,二服效。寒多加硫,热多加茶。

  酒鳖气鳖,嗜酒任气,血凝于气,则为气鳖。嗜酒痼冷,败血入酒,则为血鳖。摇头掉尾,大者如鳖,小者如钱。上侵人喉,下蚀入肛,或附胁背,或隐肠腹。

  用生硫黄末,老酒调下,常服之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咳逆打呃硫黄烧烟,嗅之立止。《医方摘要》。

  头痛头风如神丹:光明硫黄、消石各一两,细研,水丸芡子大。

  空心嚼一丸,茶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肾虚头痛《圣惠方》用硫黄一两,胡粉,为末,饭丸梧子大。

  痛时冷水服五丸,即止。

  《本事方》用硫黄末、食盐等分,水调生面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薄荷茶下五丸。

  《普济方》用生硫黄六钱,为末,乌药四钱,为末,蒸饼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三五丸,食后茶清下。

  鼻上作痛上品硫黄末,冷水调搽。《澹寮方》。

  酒齇赤鼻生硫黄半两,杏仁二钱,轻粉一钱,夜夜搽之。

  《瑞竹堂方》用舶上硫黄、鸡心槟榔等分,片脑少许,为末。绢包,日日擦之。加蓖麻油更妙。

  鼻面紫风,乃风热上攻阳明经络,亦治风刺瘾疹。

  舶上硫黄、白矾枯等分,为末。

  每以黄丹少许,以津液和涂之,一月见效。《宣明方》。

  身面疣目蜡纸卷硫黄末少许,点之,焠之有声,根去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疬疡风病,白色成片。

  以布拭,醋摩硫黄、附子涂之,或硫黄、白矾擦之。《集验方》。

  小儿聤耳硫黄末和蜡作挺插之,日二易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小儿口疮糜烂。

  生硫黄水调,涂手心、足心。效即洗去。《危氏得效方》。

  耳卒声闭硫黄、雄黄等分研末。绵裹塞耳,数日即闻人语也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诸疮弩肉,如蛇出数寸。

  硫黄末一两,肉上薄之,即缩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痈疽不合石硫黄粉,以箸蘸插入孔中,以瘥为度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一切恶疮真君妙神散:用好硫黄三两,荞麦粉二两,为末,井水和捍作小饼,日干收之。

  临用细研,新汲水调傅之。痛者即不痛,不痛则即痛而愈。《坦仙皆效方》。

  疥疮有虫硫黄末,以鸡子煎香油调搽,极效。《救急良方》。

  顽癣不愈倾过银有盖罐子,入硫黄一两熔化,取起冷定打开,取硫同盖研末,搽之。《孙氏集效方》。

  疠风有虫硫黄末酒调少许,饮汁。或加大风子油更好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女子阴疮硫黄末傅之,瘥乃止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玉门宽冷硫黄煎水频洗。《心传方》。

  小儿夜啼硫黄二钱半,铅丹二两,研匀,瓶固煅过,埋土中七日取出,饭丸黍米大。

  每服二丸,冷水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阴湿疮疱硫黄傅之,日三。《梅师方》。

  石硫赤《别录》有名未用

  【释名】石亭脂,《图经》;石硫丹,弘景;石硫芝

  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理如石耆,生山石间。〔普曰〕生羌道山谷。

  〔时珍曰〕此即硫黄之多赤者,名石亭脂,而近世通呼硫黄为石亭脂,亦未考此也。按《抱朴子》云:石硫丹,石之赤精,石硫黄之类也。浸溢于涯岸之间,其濡湿者可丸服,坚结者可散服。五岳皆有,而箕山为多,许由、巢父服之,即石硫芝是矣。

  【气味】苦,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妇人带下,止血。轻身长年。《别录》。壮阳除冷,治疮杀虫,功同硫黄。时珍。

  【附方】新二。

  赤鼻作痛紫色石亭脂,红色次之,黄色勿用。研末,冷水调搽,半月绝根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风湿脚气石亭脂生用一两,川乌头生一两,无名异二两,为末,葱白自然汁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一钱,空心淡茶、生葱吞下,日一服。《瑞竹堂方》。

  石硫青《别录》有名未用

  【释名】冬结石〔别录曰〕生武都山石间,青白色,故名。〔时珍曰〕此硫黄之多青色者。苏颂《图经》言石亭脂、冬结石并不堪入药,未深考此也。

  【气味】酸,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疗泄,益肝气,明目。轻身长年。《别录》。治疮杀虫,功同硫黄。

  时珍。

  【附录】硫黄香《拾遗》。

  〔藏器曰〕味辛,温,无毒。

  去恶气,杀虫。

  似硫黄而香。云出都昆国,在扶南南三千里。

  矾石《本经》上品校正:并入《海药》波斯矾,《嘉祐》柳絮矾。

  【释名】涅石《纲目》。羽涅《别录》。羽泽《别录》。煅枯者名巴石,轻白者名柳絮矾。

  〔时珍曰〕矾者,燔也。燔石而成也。《山海经》云:女床之山,其阴多涅石。郭璞注云:矾石也。楚人名涅石,秦人名为羽涅。

  【集解】〔别录曰〕矾石生河西山谷,及陇西武都、石门,采无时。能使铁为铜。

  〔弘景曰〕今出益州北部西川,从河西来。色青白,生者名马齿矾。炼成纯白名白矾,蜀人以当消石。其黄黑者名鸡屎矾,不入药用,惟堪镀作以合熟铜,投苦酒中,涂铁皆作铜色。外虽铜色,内质不变。〔恭曰〕矾石有五种:白矾多入药用;青(矾)、黑(矾)二矾,疗疳及疮;黄矾亦疗疮生肉,兼染皮;绛矾本来绿色,烧之乃赤,故名绛矾。

  〔颂曰〕矾石初生皆石也,采得烧碎煎炼,乃成矾也。矾石有五种,其色各异,白矾、黄矾、绿矾、黑矾、绛矾也。今白矾出晋州、慈州、无为州,入药及染人所用甚多。黄矾丹灶家所须,亦入药。黑矾惟出西戎,亦谓之皂矾,染须鬓药用之,亦染皮用。绿矾入咽喉口齿药及染色。绛矾烧之则赤,今亦稀见。又有矾精、矾蝴蝶、巴石、柳絮矾,皆是白矾也。炼白矾时,候其极沸,盘心有溅溢,如物飞出,以铁匕接之,作虫形者,矾蝴蝶也。但成块光莹如水精者,矾精也。二者入药,力紧于常矾。其煎炼而成,轻虚如绵絮者,柳絮矾。其烧汁至尽,色白如雪者,谓之巴石。〔珣曰〕波斯、大秦所出白矾,色白而莹净,内有束针文,入丹灶家,功力逾于河西、石门者,近日文州诸番往往有之。波斯又出金线矾,打破内有金线文者为上,多入烧炼家用。

  〔时珍曰〕矾石析而辨之,不止于五种也。白矾,方士谓之白君,出晋地者上,青州、吴中者次之。洁白者为雪矾;光明者为明矾,亦名云母矾;文如束针,状如粉扑者,为波斯白矾,并入药为良。黑矾,铅矾也,出晋地,其状如黑泥者,为昆仑矾;其状如赤石脂有金星者,为铁矾;其状如紫石英,火引之成金线,画刀上即紫赤色者,为波斯紫矾,并不入服饵药,惟丹灶及疮家用之。绿矾、绛矾、黄矾俱见本条。其杂色者,则有鸡屎矾、鸭屎矾、鸡毛矾、粥矾,皆下品,亦入外丹家用。

  【修治】〔敩曰〕凡使白矾石,以瓷瓶盛,于火中煅令内外通赤,用钳揭起盖,旋安石蜂巢入内烧之。每十两用巢六两,烧尽为度。取出放冷,研粉,以纸裹,安五寸深土坑中一宿,取用。又法:取光明如水晶,酸、咸、涩味全者,研粉,以瓷瓶用六一泥泥之,待干,入粉三升在内,旋旋入五方草、紫背天葵各自然汁一镒,待汁干,盖了瓶口,更泥上下,用火一百斤煅之。从巳至未,去火取出,其色如银,研如轻粉用之。〔时珍曰〕今人但煅干汁用,谓之枯矾,不煅者为生矾。若入服食,须循法度。按《九鼎神丹秘诀》,炼矾石入服食法:用新桑合盘一具。于密室净扫,以火烧地令热,洒水于上,或洒苦酒于上,乃布白矾于地上,以盘覆之,四面以灰拥定。一日夜,其石精皆飞于盘上,扫取收之。未尽者,更如前法,数遍乃止,此为矾精。若欲作水,即以扫下矾精一斤,纳三年苦酒一斗中清之,号曰矾华,百日弥佳。若急用之,七日亦可。

  【气味】酸,寒,无毒。〔普曰〕神农、岐伯:酸。久服伤人骨。

  扁鹊:咸。雷公:酸,无毒。〔权曰〕涩。凉,有小毒。

  〔之才曰〕甘草为之使,恶牡蛎,畏麻黄。〔独孤滔曰〕红心灰藋制矾。

  【主治】寒热,泄痢白沃,阴蚀恶疮,目痛,坚骨齿。炼饵服之,轻身不老增年。《本经》。除固热在骨髓,去鼻中息肉。《别录》。除风去热,消痰止渴,暖水脏,治中风失音。和桃仁、葱汤浴,可出汗。大明。生含咽津,治急喉痹。疗鼻衄齆鼻,鼠漏瘰疬疥癣。甄权。枯矾贴嵌甲,牙缝中血出如衄。宗奭。吐下痰涎饮澼,燥湿解毒追涎,止血定痛,食恶肉,生好肉,治痈疽疔肿恶疮,癫痫疸疾,通大小便,口齿眼目诸病,虎犬蛇蝎百虫伤。时珍。

  波斯白矾《海药》

  【气味】酸、涩,温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赤白漏下阴蚀,泄痢疮疥,解一切毒蛇虫等,去目赤暴肿齿痛,火炼之良。李珣。

  柳絮矾《嘉祐》。

  【气味】同矾石。

  【主治】消痰止渴,润心肺。大明。

  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俗中合药,火熬令燥,以疗齿痛,多则坏齿,即伤骨之证也。而经云坚骨齿,诚为可疑。

  〔宗奭曰〕不可多服,损心肺,却水故也。水化书纸上,干则水不能濡,故知其性却水也。治膈下涎药多用者,此意尔。

  〔时珍曰〕矾石之用有四:吐利风热之痰涎,取其酸苦涌泄也;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,取其酸涩而收也;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,取其收而燥湿也;治喉痹痈疽中蛊蛇虫伤螫,取其解毒也。

  按李迅《痈疽方》云:凡人病痈疽发背,不问老少,皆宜服黄矾丸。服至一两以上,无不作效,最止疼痛,不动脏腑,活人不可胜数。用明亮白矾一两生研,以好黄蜡七钱熔化,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十丸,渐加至二十丸,熟水送下。如未破则内消,已破即便合。如服金石发疮者,引以白矾末一二匙,温酒调下,亦三五服见效。有人遍身生疮,状如蛇头,服此亦效。诸方俱称奇效,但一日中服近百粒,则有力。此药不惟止痛生肌,能防毒气内攻,护膜止泻,托里化脓之功甚大,服至半斤尤佳,不可欺其浅近,要知白矾大能解毒也。今人名为蜡矾丸,用之委有效验。

  【附方】旧二十六,新六十四。

  中风痰厥,四肢不收,气闭膈塞者。

  白矾一两,牙皂角五钱,为末。

  每服一钱,温水调下,吐痰为度。《陈师古方》。

  胸中痰厥,头痛不欲食。

  矾石一两,水二升,煮一升,纳蜜半合,频服。须臾大吐,未吐,饮少热汤引之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风痰痫病化痰丸:生白矾一两,细茶五钱,为末,炼蜜丸如梧子大。

  一岁十丸,茶汤下;大人,五十丸。久服。痰自大便中出。断病根。邓笔峰《杂兴》。

  小儿胎寒,躽啼发痫。

  白矾煅半日,枣肉丸黍米大。

  每乳下一丸,愈乃止,去痰良。《保幼大全》。

  产后不语胡氏孤凤散:用生白矾末一钱,熟水调下。《妇人良方》。

  牙关紧急不开者。白矾盐化等分,搽之,涎出自开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走马喉痹用生白矾末涂于绵针上,按于喉中,立破。绵针者,用榆条,上以绵缠作枣大也。《儒门事亲方》。

  喉痈乳蛾济生帐带散:用矾三钱,铁铫内熔化,入劈开巴豆三大粒,煎干去豆,研矾用之,入喉立愈。甚者,以醋调灌之。

  亦名通关散。

  法制乌龙胆:用白矾末盛入猪胆中,风干研末。每吹一钱入喉,取涎出妙。

  咽喉谷贼肿痛。

  生矾石末少少点肿处,吐涎,以痒为度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风热喉痛白矾半斤,研末化水,新砖一片,浸透取晒,又浸又晒,至水干,入粪厕中浸一月,取洗,安阴处,待霜出扫收。

  每服半钱,水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悬痈垂长,咽中妨闷。

  白矾烧灰、盐花等分,为末。箸头频点药在上,去涎。孙用和《秘宝方》。

  小儿舌膜,初生小儿有白膜皮裹舌,或遍舌根。

  可以指甲刮破令血出,以烧矾末半绿豆许傅之。若不摘去,其儿必哑。姚和众《至宝方》。

  牙齿肿痛白矾一两烧灰,大露蜂房一两微炙。

  每用二钱,水煎含漱去涎。《简要济众方》。

  患齿碎坏欲尽者。

  常以绵裹矾石含嚼,吐去汁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齿龈血出不止。矾石一两烧,水三升,煮一升,含漱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木舌肿强白矾、桂心等分,为末。安舌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太阴口疮生甘草二寸,白矾一粟大,噙之,咽津。《活法机要》。

  口舌生疮,下虚上壅。

  定斋方:用白矾泡汤濯足。

  张子和方:用白矾末、黄丹水飞炒等分研,擦之。

  小儿鹅口,满口白烂。

  枯矾一钱,朱砂二分,为末。

  每以少许傅之。日三次,神验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小儿舌疮,饮乳不得。

  白矾和鸡子,置醋中,涂儿足底,二七愈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口中气臭明矾入麝香为末,擦牙上。《生生编》。

  衄血不止枯矾末吹之,妙。《圣济方》。

  鼻中息肉《千金》用矾烧末,猪脂和,绵裹塞之。数日息肉随药出。

  一方用明矾一两,蓖麻仁七个,盐梅肉五个,麝香一字,杵丸,绵裹塞之,化水自下也。

  眉毛脱落白矾十两烧研,蒸饼丸梧子大。

  每空心温水下七丸,日加一丸,至四十九日减一丸,周而复始,以愈为度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发斑怪证,有人眼赤鼻张,大喘,浑身出斑,毛发如铜铁,乃热毒气结于下焦也。

  白矾、滑石各一两为末,作一服。水三碗,煎减半,不住服,尽即安。夏子益《奇疾方》。

  目翳弩肉白矾石纳黍米大入目,令泪出。日日用之,恶汁去尽,其疾日减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目生白膜矾石一升,水四合,铜器中煎半合,入少蜜调之,以绵滤过。

  每日点三四度。姚和众《延龄至宝方》。

  赤目风肿甘草水磨明矾傅眼胞上效。或用枯矾频擦眉心。《集简方》。

  烂弦风眼白矾煅一两,铜青三钱,研末,汤泡澄清,点洗。

  《永类方》。

  聤耳出汁枯矾一两,铅丹炒一钱,为末,日吹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卒死壮热矾石半斤,水一斗半,煮汤浸脚及踝,即得苏也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脚气冲心白矾三两,水一斗五升,煎沸浸洗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风湿膝痛,脚气风湿,虚汗,少力多痛,及阴汗。

  烧矾末一匙头,投沸汤,淋洗痛处。《御药院方》。

  黄肿水肿:用明矾二两,青矾一两,白面半斤,同炒令赤,以醋煮米粉糊为丸。

  枣汤下三十丸。《济急方》。

  女劳黄疸,黄家日晡发热而反恶寒,膀胱急,少腹满,目尽黄,额上黑,足下热,因作黑疸。其腹胀如水状,大便必黑,时溏,此女劳之病,非水也。自大劳大热,交接后入水所致。腹满者难治。

  用矾石烧、消石熬黄等分,为散。

  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病从大小便去,小便正黄,大便正黑,是其候也。张仲景《金匮方》。

  妇人黄疸,经水不调,房事触犯所致。

  白矾、黄蜡各半两,陈橘皮三钱,为末,化蜡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五十丸,以滋血汤或调经汤下。《济阴方》。

  妇人白沃,经水不利,子脏坚僻,中有干血,下白物。

  用矾石烧,杏仁一分,研匀,炼蜜丸枣核大,纳入脏中,日一易之。张仲景《金匮方》。

  妇人阴脱作痒。

  矾石烧研,空心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《千金翼》。

  男妇遗尿枯白矾、牡蛎粉等分,为末。每服方寸匕,温酒下,日三服。余居士《选奇方》。

  二便不通白矾末填满脐中,以新汲水滴之,觉冷透腹内,即自然通。脐平者,以纸围环之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霍乱吐泻枯白矾末一钱,百沸汤调下。华佗《危病方》。

  伏暑泄泻玉华丹:白矾煅为末,醋糊为丸。

  量大小,用木瓜汤下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老人泄泻不止。

  枯白矾一两,诃黎勒煨七钱半,为末。

  米饮服二钱,取愈。《太平圣惠方》。

  赤白痢下白矾飞过为末,好醋、飞罗面为丸梧子大。

  赤痢甘草汤,白痢干姜汤下。《生生方》。

  气痢不止巴石丸:取白矾一大斤,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,其色如雪,谓之巴石。取一两研末,熟猪肝作丸梧子大。

  空腹,量人加减。水牛肝更佳。如素食人,以蒸饼为丸。或云白矾中青黑者,名巴石。刘禹锡《传信方》。

  冷劳泄痢食少,诸药不效。

  白矾三两烧,羊肝一具去脂,酽醋三升煮烂,擂泥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十丸,米饮下,早夜各一服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泄泻下痢白龙丹:用明矾枯过为末,飞罗面醋打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三十丸,白痢姜汤下,赤痢甘草汤下,泄泻米汤下。《经验方》。

  疟疾寒热即上方。用东南桃心七个,煎汤下。

  反胃呕吐白矾、硫黄各二两,铫内烧过,入朱砂一分,为末,面糊丸小豆大。

  每姜汤下十五丸。

  又方:白矾枯三两,蒸饼丸梧子大。

  每空心米饮服十五丸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化痰治嗽明矾二两,生参末一两,苦醋二升,熬为膏子,以油纸包收,旋丸豌豆大。

  每用一丸,放舌下,其嗽立止,痰即消。

  定西候方:只用明矾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每睡时茶下二三十丸。

  《摘要》:用明矾半生半烧,山卮子炒黑,等分为末,姜汁糊为丸。如上服。

  《杂兴方》用白明矾、建茶等分为末,糊丸服。

  诸心气痛《儒门事亲方》用生矾一皂子大,醋一盏,煎七分服,立止。

  《邵真人方》用明矾一两烧,朱砂一钱,金箔三个,为末。每服一钱半,空心白汤下。

  中诸蛊毒晋矾、建茶等分,为末。

  新汲水调下二钱,泻吐即效。未吐再服。《济生方》。

  蛇虫诸毒,毒蛇、射工、沙虱等伤人,口噤目黑,手足直,毒气入腹。

  白矾、甘草等分,为末。

  冷水服二钱。《瑞竹堂方》。

  驴马汗毒,所伤疮痛。

  白矾飞过,黄丹炒紫,等分,贴之。王氏《博济方》。

  虎犬伤人矾末纳入裹之,止痛尤妙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蛇蛟蝎螫烧刀矛头令赤,置白矾于上,汁出热滴之,立瘥。

  此神验之方也。真元十三年,有两僧流南方,到邓州,俱为蛇啮,令用此法便瘥,更无他苦。刘禹锡《传信方》。

  壁镜毒人必死。

  白矾涂之。《太平广记》。

  刀斧金疮白矾、黄丹等分为末。

  傅之最妙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折伤止痛白矾末一匙,泡汤一碗,帕蘸乘热熨伤处。少时痛止,然后排整筋骨,点药。《灵苑方》。

  漆疮作痒白矾汤拭之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牛皮癣疮石榴皮蘸明矾末抹之。切勿用醋。即虫沉下。《直指方》。

  小儿风疹作痒。

  白矾烧投热酒中,马尾揾酒涂之。《子母秘录》。

  小儿脐肿,出汁不止。

  白矾烧灰傅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干湿头疮白矾半生半煅,酒调涂上。《生生编》。

  身面瘊子白矾、地肤子等分,煎水。频洗之。《多能鄙事》。

  腋下胡臭矾石绢袋盛之,常粉腋下,甚妙。《许尧臣方》。

  鱼口疮毒白矾枯研,寒食面糊调。傅上,即消。《救急良方》。

  阴疮作臼取高昌白矾、麻仁等分,研末,猪脂和膏。先以槐白皮煎汤洗过,涂之。外以楸叶贴上。不过三度愈。葛洪《肘后方》。

  足疮生虫,南方地卑湿,人多患足疮,岁久生虫如蛭,乃风毒攻注而然。

  用牛或羊或猪肚,去粪不洗,研如泥,看疮大小,入煅过泥矾半两。已上研匀,涂帛上贴之。须臾痒入心,徐徐连帛取下,火上炙之。虫出,丝发马尾千万,或青白赤黑,以汤洗之。三日一作,不过数次,虫尽疮愈。南宫从《岣嵝神书》

  嵌甲作疮,足趾甲入肉作疮,不可覆靴。

  矾石烧灰傅之,蚀恶肉,生好肉。细细割去甲角,旬日取愈,此方神效。《肘后方》

  鸡眼肉刺枯矾、黄丹、朴消等分,为末,搽之。次日浴二、三次,即愈。《多能鄙事》。

  冷疮成漏明矾半生半飞,飞者生肉,生者追脓;五灵脂水飞,各半钱为末。以皮纸裁条,唾和末作小捻子,香油捏湿,于末拖过,剪作大小捻,安入漏,早安午换。候脓出尽后,有些小血出,方得干水,住药自然生肉痊好。《普济方》

  鱼睛丁疮枯矾末,寒食面糊调贴。消肿无脓。《崔氏方》

  丁疮肿毒雪白矾末五钱,葱白煨熟,捣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钱五分,以酒送下,未效再服。久并孕妇不可服。《卫生宝鉴》。

  痈疽肿毒方见前发明下。

  阴汗湿痒枯矾扑之。又泡汤沃洗。《御药院方》。

  交接劳复,卵肿或缩入,腹痛欲绝。

  矾石一分,消三分,大麦粥清服方寸匕,日三服,热毒从二便出也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女人阴痛矾石三分炒,甘草末半分,绵裹导之,取瘥。《肘后百一方》。

  丁肿恶疮二仙散:用生矾、黄丹临时等分。以三棱针刺血,待尽傅之。不过三上,决愈。乃太医李管勾方。《卫生宝鉴》。

  虫蛇兽毒及蛊毒。

  生明矾、明雄黄等分,于端午日研末,黄蜡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七丸,念药王菩萨七遍,熟水送下。《东坡良方》。

  绿矾《日华》

  【释名】皂矾,《纲目》;青矾,煅赤者名绛矾,《唐本》。矾红〔时珍曰〕绿矾可以染皂色,故谓之皂矾。又黑矾亦名皂矾,不堪服食,惟疮家用之。煅赤者俗名矾红,以别朱红。

  【集解】〔颂曰〕绿矾出隰州温泉县、池州铜陵县,并煎矾处生焉。初生皆石也,煎炼乃成。其形似朴消而绿色,取置铁板上,聚炭烧之,矾沸流出,色赤如金汁者,是真也。沸定时,汁尽,则色如黄丹。又有皂荚矾,或云即绿矾也。〔恭曰〕绿矾新出窟未见风者,正如琉璃色,人以为石胆。烧之赤色,故名绛矾。出瓜州者良。

  〔时珍曰〕绿矾晋地、河内、西安、沙州皆出之,状如焰消。其中拣出深青莹净者,即为青矾;煅过变赤,则为绛矾。入圬墁及漆匠家多用之,然货者亦杂以沙土为块。昔人住住以青矾为石胆,误矣。

  【气味】酸,凉,无毒。

  【主治】疳及诸疮。苏恭。喉痹虫牙口疮,恶疮疥癣。酿鲫鱼烧灰服,疗肠风泻血。大明。消积滞,燥脾湿,化痰涎,除胀满黄肿疟利,风眼口齿诸病。时珍。

  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绿矾酸涌涩收,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,而力差缓。

  按张三丰《仙传方》载伐木丸云:此方乃上清金蓬头祖师所传。治脾土衰弱,肝木气盛,木来克土,病心腹中满,或黄肿如土色,服此能助土益元。用苍术二斤,米泔水浸二宿,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,皂矾一斤,醋拌晒干,入瓶火煅,为末,醋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好酒、米汤任下,日二三服。

  时珍常以此方加平胃散,治一贱役中满腹胀,果有效验。

  盖此矾色绿味酸,烧之则赤,既能入血分伐木,又能燥湿化涎,利小便,消食积,故胀满黄肿疟痢疳疾方往往用之,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。

  〔颂曰〕刘禹锡《传信方》治喉痹,用皂荚矾,入好米醋同研含之,咽汁立瘥。此方出于李谟,甚奇妙。

  皂荚矾,即绿矾也。

  【附方】旧一,新一十九。

  重舌木舌皂矾二钱,铁上烧红,研,掺之。陆氏《积德堂方》。

  喉风肿闭皂矾一斤,米醋三斤拌,晒干末,吹之。痰涎出尽,用良姜末少许,入茶内漱口,咽之即愈。孙氏《集效方》。

  眼暴赤烂红枣五斤,入绿矾在内,火煨熟,以河水、井水各一碗,桃、柳心各七个,煎稠。每点少许入眦上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烂弦风眼青矾火煅出毒,细研,泡汤澄清,点洗。《永类方》。

  倒睫拳毛方同上。

  疟疾寒热矾红、独蒜头煨等分,捣丸芡子大。

  每白汤嚼下一丸,端午日合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少阴疟疾呕吐。

  绿矾一钱,干姜泡,半夏姜制半两,为末。

  每服半钱,发日早以醋汤下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翻胃吐食白面二斤半,蒸作大馒头一个,头上开口,剜空,将皂矾填满,以新瓦围住,盐泥封固,挖土窑安放。文武火烧一日夜,取出研末,枣肉为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十丸,空心酒、汤任下。忌酒色。《医方摘要》。

  大便不通皂矾一钱,巴霜二个,同研,入鸡子内搅匀,封头,湿纸裹,煨熟食之,酒下,即通。《集玄方》。

  肠风下血,积年不止,虚弱甚者,一服取效。

  绿矾四两,入砂锅内,新瓦盖定,盐泥固济,煅赤取出,入青盐、生硫黄各一两,研匀。再入锅中固济,煅赤取出,去火毒,研。入熟附子末一两,粟米粥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空心米饮、温酒任下三十丸。《永类方》。

  妇人血崩青矾二两,轻粉一钱,为末,水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三十丸,新汲水下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血证黄肿绿矾四两,百草霜一升,炒面半升,为末,沙糖和丸梧子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食后姜汤下。郑时举所传。又方:小麦淘净一斤,皂矾半斤,同炒黄为末,黑枣肉半斤捣匀,米醋打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姜汤下八、九十丸,一日三服。《简便方》。

  脾病黄肿青矾四两,煅成赤珠子,当归四两,酒酻浸七日焙,百草霜三两,为末,以浸药酒打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五丸至七丸,温水下,一月后黄去立效,此方祖传七世。

  又方:绿矾四两,百草霜、五倍子各一两,木香二钱,为末,酒煎,飞面丸梧子大。

  每空心酒下五丸。

  又方:平胃散四两,青矾二两,为末,醋糊丸,米饮下。或加乌沉汤四两,酒糊丸亦可。洁古《活法机要》。

  酒黄水肿,黄肿积病。

  青矾半斤,醋一大盏,和匀,瓦盆内煅干为度;平胃散、乌药须气散各半两,为末,醋煮糊丸梧子大。

  每酒或姜汤下二三十丸。不忌口,加锅灰。赵原杨真人《济急方》。

  食劳黄病,身目俱黄。

  青矾锅内安,炭煅赤,米醋拌为末,枣肉和丸梧子大。

  每服二三十丸,食后姜汤下。《救急方》。

  腹中食积绿矾二两研,米醋一大碗,瓷器煎之,柳条搅成膏,入赤脚乌一两研,丸绿豆大。

  每空心温酒下五丸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疳虫食土及生物。

  研绿矾末,猪胆汁丸绿豆大。

  每米饮下五七丸。《保幼大全》。

  小儿疳气不可疗者。

  绿矾煅赤,醋淬三次,为末,枣肉和丸绿豆大。

  每服十丸,温水下,日三。《集验方》。

  走马疳疮绿矾入锅内,炭火煅红,以醋拌匀,如此三次,为末,入麝香少许。温浆水漱净,掺之。谈野翁《试效方》。

  白秃头疮皂矾、楝树子,烧研,搽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小儿头疮绛矾一两,淡豉一两,炒黑,腻粉二钱,研匀。以桑灰汤洗净,掺之良。

  小儿甜疮大枣去核,填入绿矾,烧存性研,贴之。《拔萃方》。

  耳生烂疮枣子去核,包青矾煅研,香油调傅之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蚰蜒入耳水调绿矾,灌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
  蛆入耳中绿矾掺之,即化为水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疮中生蛆绿矾末掺贴,即化为水。《摘玄方》。

  汤火伤灼皂矾和凉水浇之。其疼即止,肿亦消。杨诚《经验方》。

  癣疮作痒螺蛳十四个,槿树皮末一两,入碗内蒸熟,入矾红三钱捣匀,搽之。《孙氏集效方》。

  甲疽延烂《崔氏方》治甲疽,或因割甲伤肌,或因甲长侵肉,遂成疮肿,黄水浸淫相染,五指俱烂,渐上脚趺,泡浆四边起,如火烧疮,日夜倍增,医不能疗。绿矾石五两,烧至汁尽,研末,色如黄丹,收之。

  每以盐汤洗拭,用末厚傅之,以软帛缠裹,当日即汁断疮干。每日一遍,盐汤洗濯,有脓处使净傅,其痂干处不须近。但有急痛处,涂酥少许令润。五日即觉上痂起,依前洗傅。十日痂渐剥尽,软处或更生白脓泡,即擦破傅之,自然瘥也。张侍郎病此,卧经六十日,京医并处方无效,得此法如神。王焘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妇人甲疽,妇人趾甲内生疮,恶肉突出,久不愈,名臭田螺。

  用皂矾日晒夜露。每以一两,煎汤浸洗。仍以矾末一两,加雄黄二钱,硫黄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一钱,研匀,搽之。《医方摘要》。

  涂染白发绿矾、薄荷、乌头等分为末,以铁浆水浸。日染之。

  《相感志》。

  腋下胡气绿矾半生半煅为末,入少轻粉。

  以半钱,浴后姜汁调搽,候十分热痛乃止。《仁斋直指方》。

  黄矾《纲目》

  集解】〔恭曰〕黄矾,丹灶家所须,亦入染皮用。

  〔时珍曰〕黄矾出陕西瓜州、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,黄色状如胡桐泪。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,非真也。波斯出者,打破中有金丝文,谓之金线矾,磨刀剑显花文。《丹房镜源》云:五色山脂,吴黄矾也。

  【气味】酸、涩,咸,有毒。

  【主治】疗疮生肉。苏恭。野鸡瘘痔,恶疮疥癣。李珣。治阳明风热牙疼。李杲。

  【附方】新五。

  聤耳出汁黄矾二两烧枯,绵裹二钱塞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妇人颊疮,每年频发。

  水银一两半,以猪脂揉擦,令消荆入黄矾石末二两,胡粉一两,再加猪脂和令如泥。

  洗疮净,涂之。别以胡粉涂膏上。此甘家秘方也。《肘后方》。

  身上瘢痕黄矾石烧令汁尽,胡粉炒令黄,各八分,细研,以腊月猪脂和研如泥。

  以生布揩令痛,乃涂药五度。取鹰粪、白燕窠中草烧灰等分,和人乳涂之。其瘢自灭,肉平如故。崔元亮《海上集验方》。

  急疳蚀齿黄矾、青矾半钱,白矾烧一钱,麝香一分,为末。

  傅之,吐涎。《圣惠方》。

  妒精阴疮黄矾、青矾、麝香等分,为末。

  傅之,不过三度。《千金方》。

  汤瓶内硷《纲目》

  集解】〔时珍曰〕此煎汤瓶内,澄结成水硷,如细砂者也。

  【主治】止消渴,以一两为末,粟米烧饭丸梧子大,每人参汤下二十丸。

  又小儿口疮,卧时以醋调末书十字两足心,验。时珍。

  【附方】新二。

  消渴引饮汤瓶内硷、葛根、水萍焙等分。每服五钱,水煎服。

  又方:汤瓶内硷、菝葜根炒各一两,乌梅连核二两焙,为散。

  每服二钱,水一盏,石器煎七分,温呷,日一服。《圣济录》。

  附录诸石二十七种〔时珍曰〕《别录》有名未用诸石,及诸家所列而不详,难以类附者,通附于此云。

  石脾〔别录有名未用曰〕

  味甘,无毒。

  主胃中寒热,益气,令人有子。

  一名胃石,一名膏石,一名消石。

  生隐蕃山谷石间,黑如大豆,有赤文,色微黄,而轻薄如棋子,采无时。

  〔弘景曰〕皇甫士安言消石,取石脾与消石以水煮之,一斛得三斗,正白如雪,以水投中即消,故名消石。按此说,是取消石合煮成为真消石,不知石脾是何物?本草有石脾、石肺,人无识者。〔藏器曰〕石脾生西戎卤地,碱水结成者。

  〔时珍曰〕石脾乃生成者,陶氏所说是造成者。按《九鼎神丹经》云:石脾乃阴阳结气,五盐之精,因矾而成,峨嵋山多有之。俗无识者,故古人作成代用。其法用白矾、戎盐各一斤为末,取苦参水二升,铛中煮五沸,下二物煎减半,去滓熬干,色白如雪,此为石脾也。用石脾、朴消、芒消各一斤为末,苦参水二斗,铜铛煎十沸,入三物煮减半,去滓煎,着器中,冷水渍一夜,即成消石。可化诸石为水,此与焰消之消石不同,皆非真也。

  石肺〔别录曰〕

  味辛,无毒。

  主疠咳寒久痿,益气明目。

  生水中,状如覆肺,黑泽有赤文,出水即干。〔弘景曰〕今浮石亦疗咳,似肺而不黑泽,非此也。

  〔别录曰〕

  味酸,无毒。

  主身痒,令人色美。

  生常山,色如肝。

  石肾〔别录曰〕

  味酸,主泄痢,色白如珠。

  紫石华〔别录曰〕

  味甘,平,无毒。主渴,去小肠热。

  一名茈石华。

  生中牟山阴。采无时。

  白石华〔别录曰〕

  味辛,无毒。主脾消渴,膀胱热。

  生腋北乡北邑山,采无时。

  黄石华〔别录曰〕

  味甘,无毒。主阴痿消渴。膈中热,去百毒。

  生腋北山,黄色,采无时。

  黑石华〔别录曰〕

  味甘、无毒。主阴痿消渴,去热,疗月水不利。

  生弗其劳山阴石间,采无时。

  陵石〔别录曰〕

  味甘,无毒。主益气耐寒,轻身长年。

  生华山,其形薄泽。

  〔时珍曰〕按《圣济录》云:汗后耳聋。用陵石,有窍如银眼者,为末。每服一钱,冷水下。

  终石〔别录曰〕

  味辛,无毒。主阴痿痹,小便难,益精气。

  生陵阴,采无时。

  封石〔别录曰〕

  味甘、无毒。主消渴热中,女子疽蚀。

  生常山少室,采无时。〔时珍曰〕虎尾之山,游戏之山,婴侯之山、丰山、服山,多封石,即此。

  遂石〔别录曰〕

  味甘,无毒。主消渴伤中,益气。

  生太山阴,采无时。

  五羽石〔别录曰〕

  主轻身长年。

  一名金黄,生海水中蓬葭山中,黄如金。

  紫佳石〔别录曰〕

  味酸,无毒。主痹血气。

  一名赤英,一名石血。

  生邯郸,石如爵茈,二月采。

  〔弘景曰〕三十六水方,呼为紫贺石。

  火药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味辛、酸,有小毒。主疮癣,杀虫,辟湿气温疫。

  乃焰消、硫黄、杉木炭所合,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。

  石耆〔别录曰〕

  味甘,无毒。主咳逆气。

  生石间,色赤如铁脂,四月采。

  马肝石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按郭宪《洞冥记》云:郅支国进马肝石百片,青黑如马肝,以金函盛水银养之。用拭白发,应手皆黑。云如九转丹吞一粒,弥年不饥。亦可作砚。

  猪牙石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明目去翳。出西番,文理如象牙,枣红色。

  碧霞石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明目,去翳障。

  龙涎石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主大风疠疮。出齐州。

  一名龙仙石。

  铅光石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主哽骨。

  太阳石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刘守真《宣明方》治远年近日一切目疾方:用太阳石、太阴石、碧霞石、猪牙石、河洛石、寒水石、紫石英、代赭石、菩萨石、金精石、银精石、禹余石、矾矿石、云母石、炉甘石、井泉石、阳起石、滑石、乌贼骨、青盐、铜青各一两,硇砂半两,密陀僧一两,鹏砂三钱,乳香二钱,麝香、脑子一钱,轻粉一钱半,黄丹四两,各为末,熊胆一斤,白砂蜜二斤,井华水九碗,同熬至四碗,点水内不散为度,滤净收点。此方所用太阳石、太阴石等,多无考证,姑附于此。朵梯牙《纲目》。

  〔时珍曰〕周宪王《普济方》,眼科去翳,用水飞朵梯牙,火煅大海螺,碗糖霜,为末,日点。又方:用可铁刺一钱,阿飞勇一钱,李子树胶四钱,白雪粉八钱,为末,鸡子白调作锭,每以乳女儿汁磨点之。

  又方:安咱芦,出回回地面,黑丁香即蜡粪,海螵蛸,各为末,日点。

  所谓朵梯牙、碗糖霜、安咱芦、可铁刺、阿飞勇,皆不知何物也。附录于此以俟。

  白狮子石《拾遗》。

  〔藏器曰〕主白虎病,江东人呼为历节风是也。置此于病者前自愈,亦厌伏之意也。白虎,粪神名,状如猫。扫粪置门下,令人病此。疗法:以鸡子揩病人痛处,咒愿,送于粪堆之头上,勿反顾。

  镇宅大石《拾遗》。

  〔藏器曰〕主灾异不起。

  《荆楚岁时记》:十二月暮日,掘宅四角,各埋一大石为镇宅。

  又《鸿宝万毕术》云:埋丸石于宅四隅,捶桃核七枚,则鬼无能殃也。

  神丹《拾遗》。

  〔藏器曰〕味辛,温,有小毒。主万病,有寒温。

  飞金石及诸药合成,服之长生神仙。

  烟药《拾遗》。

  〔藏器曰〕味辛,温,有毒。

  主瘰疬五痔瘘瘿瘤,疮根恶肿。乃石黄、空青、桂心并四两,干姜一两,为末,置铁片上烧之。以猪脂涂碗覆之,待药飞上,如此五度。随疮大小,以鼠屎大纳孔中,面封之,三度根出也。无孔,针破纳之。